1、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是其最基本的内涵。下列属于“枫桥经验”的是( )
①北京市“接诉即办”以一根热线穿起民生万根线,一打就通、一通就办、一办就好
②江苏省打造群团共治平台阵地,征集社会治理“金点子”,推广“小区议事厅”
③安徽省建立“法治超市”模式,打造法律服务“供给站”、矛盾隐患“终点站”
④青海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展示生态风采、青海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各地政府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充分吸收群众意见。此举有助于公民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管理
C.民主监督
D.民主决策
3、从重离子治癌到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再到兰白试验区,兰州正在崛起成为创新之城。这表明( )
A.创新是兰州发展的唯一途径
B.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C.创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D.创新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4、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侧漫画反映出公民在积极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5、某学校附近有一条交通要道,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此地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该校中学生小明直接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反映情况。有关部门便在此地设置了红绿灯,使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小明同学的事例启示我们( )
①要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②应增强民主参与的责任意识
③要积极参与公民民主选举④可以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下列适合作为中学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 )
①团结奋进,各族人民手足相亲
②海纳百川,打破民族界限
③同心同力,各族儿女守望相助
④推进繁荣,各民族独立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造成大量民众伤亡。土耳其发生强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宣布向土方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并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队,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灾物资。以上材料表明( )
①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③我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我国主动承担责任,全力以赴,服务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方式,从我做起。请选出“我”正确的行为( )
①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②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③节约粮食,每顿饭只吃肉④晚上做作业不开灯,用循环充电的手电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列热点事件与其所体现的观点或道理表述相符的是( )
选项 | 热点事件 | 体现的观点或道理 |
A |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 实现同步富裕 |
B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坚持以公民为中心 |
C |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
D | 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教育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
A.A
B.B
C.C
D.D
10、“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说明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是( )
A.以发展为中心
B.共同富裕
C.以人民为中心
D.同步富裕
11、在“家国一体”的中国古代,人们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即讲究圆满、圆融等,重视家庭团聚、社会和谐、国家统一等),这一思维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青少年行动符合这一思维的是( )
①学习宣传有关国家统一的知识②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③坚决与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④严惩一切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国应( )
①走出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之路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从高投入转为高科技、高质量发展④经济优先,先发展经济后改善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全球格局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实力,力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从10年前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10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表明( )
A.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B.中国突出以创新成果为核心的创新型强国建设
C.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在当今全球尖端技术领域我国全面领先于世界
【2】在取得已有的科技成就之上,我们坚信( )
①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②创新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③只有坚持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 )
①转变发展方式 ②消除主要矛盾 ③优化经济结构 ④转换增长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将下面漫画中四个“★”换为下列内容,最为恰切的是(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6、结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漫画反映了( )
A.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
B.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贡献最大
C.民营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D.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7、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阅读下图,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等特点
②预计2057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长会导致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④当65岁以上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后,我国人口总数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297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大代表。这说明( )
①我国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②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贯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2023年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20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沐浴着党的光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在山东、浙江等地的对口帮扶下,北川引进农技专家,发展羌族特色产业。如今,北川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皆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羌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羌山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 )
①羌山大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②羌族同胞坚持党的领导,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发展家乡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互助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国家加大对北川的支持力度,不断输入技术、管理、人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近年来,临夏州大力实施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草原和湿地资源保护修复等工程,来临夏境内过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2.2万余只增加到如今的3.5万余只,勾勒出人鸟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这说明( )
A.临夏州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中心工作
B.临夏州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C.临夏州湿地保护等各类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
D.人类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
21、有人认为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随意地发表言论。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2、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要求,某校九年级学生积极开展“我与依法治国”学习宣传活动,小明认为:“只要国家机关厉行法治就能依法治国,与我们公民无关,我们没必要参加”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3、有人认为,只要科学立法,就能厉行法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请辨析。
24、201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法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材料一:美丽中国不仅需要生态环境的优美,更需要人文生态的美丽。现实生活中却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制约,北京八达岭长城一天被游客抛下了上百吨垃圾,“××到此一游”写满了各大景区;尽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禁烟,但仍有乘客在上海地铁上公然吸烟,并叫嚣“有本事把我抓起来”。
(1)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为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提出两条建议,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同学们在网上了解到: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2)针对材料二,有同学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5、 千百年来,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困难、挫折,甚至灾难,但是从未停止携手共进的脚步。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述中国抗疫主张,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需要付出怎样的行动?
26、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抗疫英雄们的身上蕴含着哪些宝贵品质?
(2)抗疫精神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价值?
27、 2020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部分资料:
“脱贫攻坚”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习近平主席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脱贫攻坚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我思考)
(1)“脱贫攻坚”体现了什么根本原则和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对准2020年发展目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眺望未来,变局中危、机并存。迎着风险和挑战,中国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谨记“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继续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以良好的状态迎来生产力的革新,实现我国向小康社会的方向坚定迈进。
(我分析)
(2)为什么说中国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勇于担当”
时代呼唤英杰,勇于担当的青年更易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绘制人生的锦绣蓝图。
(我践行)
(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青少年应如何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28、梦想,是一切奋斗的起点。一个有梦想、肯奋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民族有梦想,国家有力量。中国梦,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向世人宣示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1)关于中国梦,你知道的信息有哪些?请描述。
(2)你的个人梦想是什么?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3)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