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要求的是( )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③天地之大,黎元为先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今年是中国梦提出的10周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以小我赴家国,以奋斗立天地,团结一心,迸发出磅礴伟力。作为中国梦实现路上的奋斗者和见证者,李明一家有感而发。以下发言你最欣赏的是( )
A.15岁的李明:我出生在新世纪新时代,那一年我国刚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B.42岁的妈妈:小明这一代是幸福的,还记得我在小明这个年纪的时候,全国人民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
C.47岁的爸爸: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会更加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相信在我60岁时,我们一定能实现强国梦
D.69岁的爷爷: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就能在百岁寿辰那天亲眼见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
3、2023年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发表讲话强调,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方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方愿继续同俄方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此次访问( )
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助于实现睦邻友好
②体现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平,主导世界发展
③树立了国家交往的典范,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
④表明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展现了大国担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国务院听取意见形成草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通过,最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并公布,这就是我国法律的制定过程。这充分体现了( )
A.我国的法治不仅需要良法之治,更加需要善治
B.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并且监督全国人大工作
5、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指纹包含着一系列的特征组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证据。这告诉我们,生命是( )
A.宝贵的
B.永恒的
C.独特的
D.短暂的
6、道德与法治课上,小餐和同学们从漫画中悟出了深刻的寓意。下面观点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①小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②小山:要提升自身能力,拒绝与他人合作
③小静: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要自己干
④小秦: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低碳,你我同行”。下列能体现践行低碳行动的是( )
①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上学②为了方便开启不拔掉电器电源
③在家点外卖要求配送相应餐具④节约用水用电,稿纸正反面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习总书记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的视频致辞指出,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让我们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分章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繁栗的未来共同努力。习总书记的致辞启示我们( )
①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
②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④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主导世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创新辉煌。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②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自信的中国人( )
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④对法律有信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北京时间某日23:00,中国浙江乌镇的一个家庭旅馆正接受来自外国游客的预订。同一时间,印度的一家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电视剧( )
A.出国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B.中国电视剧风靡全世界
C.中华文化引领全球潮流
D.当今世界是开放互动的
12、右图“中国名片”说明了( )。
A.中国重塑世界格局
B.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强
C.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向前发展
D.中国发展为世界发展注入新活力
13、老旧小区改造是金水区2023年度10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金水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计划改造138个楼院,涉及511栋楼、2.13万户。老旧小区通过改造不仅会更“好看”,而且会更“好住”。此举有利于( )
①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③尊重生命健康,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正视发展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表中事例与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 事例 | 形式 |
① | 李老师通过选民投票光荣地成为县人大代表 | 民主选举 |
② | 刘司机向有关部门反映校门口交通堵塞问题 | 民主管理 |
③ | 赵大爷参加了市政府召开的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 | 民主决策 |
④ | 居委会召集业主、物业工作人员商讨小区文明公约 | 民主监督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关于全球不平等程度的年度报告显示:26位全球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50%较贫困人口所拥有的财富。材料表明人类面临____问题。( )
A.恐怖主义蔓延
B.气候变化明显
C.传染疾病普遍
D.贫富分化严重
16、二十大要求: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原因是( )
①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当今世界的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的是( )
A.社会主义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B.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
C.创新、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时光,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化财富。许多名言哲语植根人心,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名言与启迪搭配正确的是( )
①民为邦本、以百姓心为心——民本思想
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民守法
③同心掬得满庭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9、新时代有新的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 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A.能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
B.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必须坚持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2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对改革开放理解正确的是( )
A.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C.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D.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21、一位杭州妈妈给即将“小升初”的女儿报了11个培训班,其中语文、数学就各有3个;一所小学的四年级班里,人人都参加了校外培训,大部分孩子报的学科类培训班从2个到6个不等……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培训班热”也在各地再次升温。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22、 受猎奇、炫富、滋补等错误思想和不实传言影响,近年来, 我国不少地区存在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日前, 国家有关部门发文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对此,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讨论,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我国的资源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观点,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也是集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改革瓶颈的关键因素。
(1)为什么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精炼归纳四点即可
公平正义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维护公平正义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从个人的角度看,我们能为维护公平正义做些什么?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南京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还一边殴打一边喊,“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一位正在收破烂的老人,衣衫褴褛,满手黑泥,许多行人经过老人身边时,纷纷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
(3)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25、2019年5月22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向社会发布提出从2019年启动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评估认定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梯次推进,树立一批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形成样板效应,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阅读材料,运用第四课的有关知识,请你为建设法治政府出谋划策。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勾勒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全面小康、经济速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二孩政策、加强党建、反腐斗争成为本次大会的关键词。随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某校也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九年级一班的学生张浩依据全会精神设计了下列问题,请你帮他完成:
材料一:
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 |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全面深化改革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全面从严治党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方向。 ①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 2014年被称为中国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重性 。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修正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③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 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对腐败现象绝不姑息,对违法违纪必查必究。清廉是人民的期盼,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 ④上述材料体现了依法治国哪一基本要求。 |
① ;② ;③ ;④ 。
材料二: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①全会为什么一再要强调科技创新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国家要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哪两个方面的创新。
③试举近年来我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典型事例。
④倡导文化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⑤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面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冲突,请谈谈我们怎样才能使它们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材料三: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发展理念上清晰明确地提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①共享发展体现了我党怎样的发展理念?
②要坚持共享发展,我国现阶段应坚持怎样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③请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国家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④近年来,我国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在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材料四: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这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国策?为什么?
材料五:全会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会后“反腐监督”成为网民最关注的话题。
①通过网络“反腐监督”是公民在行使自己的什么权利?
②除利用网络外,公民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自己的这项权利?
③“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体现了本书哪些政治观点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此,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有了保障书,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也将在公民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民主立法)
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使《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更加民主科学。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哪些方式?《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哪种方式?
(法治力量)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关乎到民生的方方面面。《民法典》的实施需要党和政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并将道德理念与《民法典》的理念相融合,从而让《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
(2)运用“厉行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各方面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法典》的实施?
(法治素养)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启示公民应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实现法治角色、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方面的高度统一,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28、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讲到: 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崛起。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请你列举两则“见证中国崛起”的事例。
(2)习近平主席的话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我国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