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迪庆州八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自北京冬奥组委启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以来,志愿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在这些报名申请人中,青年学生依然是主力军,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国际友人也纷纷报名。这些志愿者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A.积极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

    B.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C.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D.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 2、2023年两会,“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热词,下列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是(       

    ①某学校召开期中考试考前动员会

    ②某村以“板凳会”这种更接地气的形式解决村内事务

    ③某家庭为确定假期旅游目的地征求家庭成员的意见

    ④某社区居委会召开社区议事会时邀请老人参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下列关于改革与创新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B.用创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

    C.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品质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4、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生动展示介绍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植入“星辰大海”的种子。开设“天宫课堂”有利于(     

    ①彰显航天科技实力,激发青少年民族自豪感

    ②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教育公平,快速提升我国教育质量

    ④通过太空科普,培养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等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

    ③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家高度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④我国人口状况呈现新特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需长期坚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南昌起义的“红十字马灯”渡江战役用的“小木船”、剪开的“半条被子”长征路上的“扁担”革命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①是了解革命历史的唯一方式②有助于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

    ③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④有助于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培养和锻炼意志要(   

    A.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B.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C.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锻炼

    D.善于管理自己

  • 8、右边漫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A.爱国

    B.友善

    C.诚信

    D.敬业

  • 9、下列做法属于中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是(       

    A.小龙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新华网发布的文章

    B.小岸将小偷在商场偷东西的情况告诉保安

    C.小永把班里同学的违纪情况汇报给班主任

    D.小铭向人大代表反映村民违规建房的情况

  • 10、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内外、新闻中心,能看到很多“零碳产品”的身影。下列做法与“零碳”理念一致的是(     

    A.推广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B.因地制宜,开发各地的旅游资源

    C.大力开发资源,缓解资源短缺压力

    D.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

  • 11、2023年5月1日,国网浙江电力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杭州亚运村主干网的全息数字化呈现,这在国际大型赛事的电网保障上是首次应用(     

    A.理论创新

    B.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

  • 12、2023年9月1日,湖南经视《经视问政》第九期节目现场,老百姓犀利提问,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认真聆听,积极解决问题。“经视问政”节目的播出(     

    ①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有利于广集民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有利于加强国务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④扩大了公民民主权利,让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以下是小南一家人的生活片段,其中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不正确的是(     

    A.妈妈参加《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立法听证会——民主决策

    B.小南拨打市长热线投诉“无证车辆非法运营”行为——民主监督

    C.爸爸在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大会上投出神圣的一票——民主选举

    D.叔叔给相关部门写信反映道路两旁乱停车问题——民主协商

  • 14、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透过几百张历史图片、表格、千余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       

    ①培养创新精神   ②弘扬革命精神   ③赓续红色基因   ④增强政治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取消了实体烟花燃放,通过三维动画、AI技术等把灿烂的烟花展示在观众面前。数字烟花在“大莲花”如约绽放,比真实烟花更加绚烂夺目。这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A.绿色、创新

    B.绿色、开放

    C.协调、共享

    D.开放、协调

  • 16、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     

    A.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B.表明我国结束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C.有利于促进国家富强

    D.解决了我国的人口问题

  • 17、初中生小东发现有同学课余时间出入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于是小东便打市长热线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该网吧便被依法取缔。小东的做法是(     

    ①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②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行为

    ③依法实施民主监督的行为④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A.基于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质量较高的现代化

    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

    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降

  • 19、《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回答下列小题。

    【1】对上述材料的理由,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

    ②选举民主是我国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我国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以下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是(     

    ①人民至上,人人能当家作主②候选人选举时漫天许诺,当选后拒不履行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入宪法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以下制度保障(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执政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代中国,尤其是15世纪之前,在农业、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数学等领域的科技发明至少有100项“世界第一”,如铁犁、吊桥、瓷器、伞等。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也是我国目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B.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C.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   2019年11月2日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呢?

  • 22、中国科技以创新之手拨动探索之弦,在2022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圆满返回,还在太空迎来神舟十五号飞船对接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会面,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夸父一号发射升空;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再创传输新纪录;第三艘国产航母福建舰成功下水;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是用高超的技艺、攻坚的决心淬炼出的大国重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两位同学对此进行了讨论:

    甲:科教兴国取得新的辉煌,说明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乙:必须加强创新,才能建成科技强国。

  • 23、有人说:“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2016年9月5日,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落下帷幕。峰会期间,习主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无论遣词造句的灵动典雅,还是文以载道的厚重深邃,都令人回味无穷。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未来之桥,等等。

    请问习主席的讲话体现了教材所学的哪些知识?

     

     

     

     

  • 25、【法之必行   治国重器】

    某校为增强学生的法治精神,开展了“法治进校园”主题活动。以下是小吴同学收集到的信息:2022年,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新法不断施行,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护合法权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有同学有这样的困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排除该同学的困扰,谈谈如何厉行法治,使“法之必行”

  • 26、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今时代的中国正重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应当更有自信。请回答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2)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请你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27、新时代新征程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讲到: 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崛起。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40年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崛起”证明了

    (2)党的十八大以来,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3)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4)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反映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开展“壮丽100年奋进新时代”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绘制了党史知识时空轴——中国奇迹

    (5)时间轴①②处对应的战略目标分别是什么?

  • 28、【中国梦之民族魂】

    材料一: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全国各地中小学注重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开设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科技和时事报告会、革命传统教育会等,积极进行文化建设。

    材料二:2004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9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促进全国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谈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请你为今年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设计两条宣传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