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陈旭麓指出: “....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3、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还以各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不尊重印度士兵的宗教信仰。这段话描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历史背景
B.起义过程
C.最终结果
D.国际影响
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1789年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5、“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及执行大会决议。500人均分为10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公民大会主席,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些规定有助于( )
A.实行中央集权
B.完善民主政治
C.巩固封建专制
D.加强君主立宪
6、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下列表述与现象相符合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城市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7、“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对后者构成任何真正的威胁。”材料意在强调
A.经济大危机为希特勒上台提供可乘之机
B.罗斯福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临危受命
C.苏联模式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造成威胁
D.经济大危机影响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
8、《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皇帝制度的形成
B.中国王朝的产生
C.世袭制度的确立
D.分封制度的实行
9、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锁链的国家。这说明明治维新
A.导致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B.完成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C.促进了日本民主法制的完善 D.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10、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君士坦丁堡一千多年的辉煌,建造这座大教堂的帝国后来被哪个国家灭亡了?(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11、2017年12月13日,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人们纷纷转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有些人忘了,我们不能忘!今天,请为死难同胞默哀!》,警醒人们: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公号提醒国人不能忘记的事件是
A.八·一三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12、下表反映出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独立宣言》 | 《人权宣言》 |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
A.号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废除了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C.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力
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13、汽船是海上航行的必备工具,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饮水思源,汽船的发明专利应该属于
A. 英国人 B. 中国人 C. 美国人 D. 法国人
14、出现在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特点有
①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②促进生产技术革新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④其生产适应了市场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5、“君主立宪,工业先声,它曾一度称雄世界。思想启蒙,革命烈焰,它践行着各种社会理想。危局新政,科技引领,它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材料中依次提到的三个国家是( )
A. 德国日本法国
B. 英国美国日本
C. 法国俄国德国
D. 英国法国美国
16、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是在( )
A.2世纪末
B.4世纪末
C.6世纪末
D.8世纪末
17、中世纪欧洲庄园的土地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称为
A.份地
B.自营地
C.共用地
D.林地
18、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19、丘吉尔在谈及自己参加某次会议的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下列各项与他所述会议内容有关的是
A.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IO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D.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20、下图反映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21、拿破仑上台后,修订并颁布了新的法典,至今仍然在法国施行的是:《___________》。
22、拉美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不断抗争。19世纪初,____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经过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巴拿马终于____年年底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3、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省境内;西周的都城在今天的————————省境内。
24、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25、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___”: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
26、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_______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_______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27、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______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被誉为是南美的“解放者”。
28、古希腊的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公元前5世纪后期_____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9、战国时期秦国兴修的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隋场帝时期开通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0、1861年,______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哪个发明成果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根据哪位科学家、什么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此发明为驱动的汽车是谁发明的?
(5)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的前典化学家是谁?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设立一个奖励基金,这个奖励基金主要颁奖给相关学科领域的哪些人?
32、
材料:1868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在一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看到西方发达的制度后,下决心向西方学习。
(1)隋唐时期日本政府向中国学习,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中的日本天皇叫什么名字?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1868年的这次改革叫什么?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33、反抗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与平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不懈追求。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处于哪些国家的殖民统治之下?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受到哪些革命运动的影响?
(2)19世纪中期,为了反抗殖民统治,印度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材料二: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
材料三: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1)材料一出自哪部文献?它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讲的是哪部法律文献?它的颁布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写出一条即可)
(3)材料三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写出“四部”中的任意一部法律文献。
(4)通过对这些法律文献产生及内容的了解,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