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变大 不变
B.不变 变大
C.不变 不变
D.变小 不变
2、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b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验满、鉴别、除杂正确的是
A.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向集气瓶内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向集气瓶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C.鉴别硬水和软水:取等量水样,滴加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差异
D.淡化海水:加适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4、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氦-3(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氦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元素符号为He
C.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氦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5、中国空间站舱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不该有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6、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创新使用零碳甲醇(CH3OH)燃料,这在全球是首次。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醇中含有2个H2
B.1个甲醇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C.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1:4
D.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华为在2023年9月12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两款5G芯片,展现了中国人强大韧性。我国5G芯片主要由氮化镓()材料制成,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31
B.元素符号为ga
C.镓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B.洗净的胶头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或少量的沙子
D.实验室用KMnO4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旋紧试管上的胶塞后,先用双手捂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
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中蕴含有丰富的矿产、动力及生物等资源
B.电解海水可以提取用途广泛的的金属镁
C.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盐,约占海水总量的3.5%
D.要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更应保护海洋环境
10、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
A.5O2N
B.O5N2
C.N2O5
D.2NO5
1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富氧炼钢
B.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新能源:天然气、地热能、风能
B.混合物:18K黄金、赤铁矿、大理石
C.空气污染物:CO2、SO2、PM2.5
D.溶液:可乐、豆浆、啤酒
13、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葡萄酿酒
C.瓷器破碎
D.木炭燃烧
14、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和痛症。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的中子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15、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3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为34
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6、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1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生铁、氧化铝、空气
B.臭氧、氯酸钾、钢
C.液氧、冰水、澄清石灰水
D.稀有气体、干冰、生石灰
18、把20%的硝酸钾溶液50g加水稀释到200g,则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5%
B.20%
C.12%
D.6%
1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鉴别MnO2和碳粉:观察颜色
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D.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0、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
B | 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
C |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观察液体的颜色 |
D | 氧气和空气 |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
A.A
B.B
C.C
D.D
21、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取用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取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22、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关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的核电荷数是49
B.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原子有5个电子层,容易得到电子
23、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骨笛打孔
B.酱酒酿制
C.玉器雕琢
D.竹简刻字
24、以下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B |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C | 打开香水,闻到香味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
A.A
B.B
C.C
D.D
25、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g,微粒D中的X的值是8
B.A、B代表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为阴离子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
D.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
26、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图书、档案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7、《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熟石灰即可。
(1)木头燃烧后生成灰,“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是一种常用的钾肥,以下物质中,同样可作钾肥的是 。(填序号)
A.KCl
B.K2SO4
C.NH4NO3
D.KOH
(2)漂洗丝帛的液体呈碱性,可使酚酞显__________色。向该K2CO3溶液中,加入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物质B与其类似,如图所示:
①40℃时,向B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___(填“A>B”“B>A”或“A=B”)。
③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填一种即可)。
28、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铁溶液:_______。
(2)铁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生成硫酸亚铁溶液:_______。
29、实验室中,可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1)实验室中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A”或“B”)。
(3)检验氧气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操作是_____,该方法利用的氧气性质是_____。
3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1、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海水、盐湖中广泛存在。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2)生理盐水的溶质是_____。
(3)氯化钙中钙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
(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2、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又一次考验我们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机制.
(1)为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运来了下列物资,其中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纯净水 B.加厚棉被 C.铁锅铁铲 D.塑料凳子
(2)为了安置在地震中房屋倒塌的人民群众,迅速搭建了一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用外层是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芯板墙体,为防止钢板生锈,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表面喷漆 B.经常酸洗 C.经常水洗
(3)为了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防疫人员对地震灾区进行消毒,常用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剂,ClO2是一种红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对饮用水可用净水丸进行快速杀菌消毒,药丸分内外两层,使用时,直接将它投入适量的水中,外层的优氯净(C3O3N3Cl2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容的亚硫酸钠(Na2SO3)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回答下列问题:
①C3O3N3Cl2Na由 种元素组成.
②净化水除了上述方法外,请你另举一例: .
③除去余氯的反应之一为:Na2SO3+HClO=Na2SO4+X,X的化学式为 .
④使用净水丸时,是否先破碎后使用? (填“能”或“不能”)
33、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共有_____种元素。
(2)从粒子⑤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
(3)③⑤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4)①④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34、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1)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直饮水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一所示,其中炭罐的作用是______(选填序号)。
A.过滤
B.脱色除味
C.消毒杀菌
(3)图二是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其中电极X为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5、用数字、符号或名称表示:
(1)2个铝原子_______。
(2)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
(3)表示的粒子符号_______。
(4)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KCl的名称是_______。
36、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3℃时,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2)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提取全部的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现有t2℃一份KNO3和一份KCl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t2℃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分别降温到t1℃,析出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KCl的质量
D.保持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7、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和D装置制取并收集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实验操作如下: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及用品;④用排水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B和C装置都可用于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与B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
(4)上图中E装置有多种功能。若要检验CO2气体则瓶内装入的无色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用装置E、F组合来收集并测定O2的体积,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导管__________(填“a”或“b”)端和导管c端连接。
38、实验室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重要内容之一、小敏同学在学习了化学之后,在实验室对氧气的制取原理、装置、检验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任务一:氧气的制取原理
(1)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物质有固体有液体,请写出用白色固体和黑色粉末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式表达式)______。
任务二:氧气的制取装置
如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2)BC装置使用时各有优点,选择一种写出来______。
(3)要收集较纯净氧气,应该用如图______装置。
任务三:氧气检验方法
(4)验证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39、化学小组要分离某固体混合物,其中含有二氧化锰(MnO2)、氯化钾(KCl)和少量碳(C)。
已知氯化钾固体能溶于水,二氧化锰和碳不溶于水,二氧化锰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与氧气、碳反应。欲通过以下流程,分离并回收二氧化锰。回答相关问题: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玻璃棒在操作1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操作2是_____(填操作名称)。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_。
②滤液C可以通过蒸发得到固体,蒸发操作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
和__________。
③以下混合物经过操作1和操作2后不能分离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A.碳粉和氯化钾 B.泥沙和食盐 C.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D.二氧化锰和碳粉
4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_____.
A.镁条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
(4)造成第6组同学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