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镁广泛用于化学工业、航空航天领域和医疗领域等。下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2
2、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更是比比皆是。
(1)下列服装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腈纶运动衣
D.纯棉T恤
(2)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用品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香油
B.食盐水
C.纯碱水
D.糖水
3、麻布山森林公园清新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A.21%
B.50%
C.0.94%
D.75%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可证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可证明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D.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5、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首次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助力“碳中和”,已知甲醇燃烧反应可表示为:甲醇+氧气二氧化碳+水,由此推知甲醇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6、使用灭火器时,先要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提把,另一只手握紧喷管,迅速前往着火点1.5米左右距离,用力按下压把开关,由远及近向前推进将火扑灭。喷射时灭火剂对准的位置是
A.火源上部
B.火源中部
C.火源根部
D.火源四周
7、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白土烧瓷
B.雕版印刷
C.酒曲酿酒
D.火法炼锌
8、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得出一定的化学结论,根据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能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铜
B.乙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丁实验不仅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滴管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试管洗干净后放回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内焰给物质加热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富氧炼钢
B.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B.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铁元素
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D.新能源的推广利用,节约了化石燃料
13、大米、面粉、豆类在温度为30C-80,相对湿度超过80%时,容易发生霉变,滋生黄曲霉菌,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以黄曲霉素B,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黄曲霉素B的化学式为C17H12O6,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B1由36个原子构成
B.黄曲霉素B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7:12:6
C.黄曲霉索B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黄曲霉素B1由三种元素组成
14、按氯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顺序排列为:HCl,Cl2,X,HClO2,KClO3,那么X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NaClO
B.NaCl
C.HClO3
D.KClO2
1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O2H2+O2
B.3Fe+2O2Fe2O3
C.CaCO3+2HCl=CaCl2+H2O+CO2↑
D.Cu+2HCl=CuCl2+H2↑
16、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图①:室温下,分别将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放入水中
B.图②: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不断加入铜粉
C.图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图④:保持温度不变,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17、实验室有 3 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的一种,小倩同学用下列试剂不能将上述 3 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碳酸钠溶液
B.二氧化碳
C.紫色石蕊试液
D.pH 试纸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B.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
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酸雨
19、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生活垃圾分类,节省可再生资源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缓解“能源危机”
20、2023年11月19日是我国第32个消防日,主题为“抓质量安全,保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清理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2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吸取液体
D.倾倒液体
22、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切开榈莲可以闻到特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A.五氧化二氮:O5N2
B.两个氢原子:2H
C.两个氮气分子:2N2
D.碳酸根离子:
24、下列表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制取硫酸铜
25、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保护法理念的是
A.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
B.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
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26、水常用作溶剂,从水源水到自来水、纯水,需经过必要的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作絮凝剂,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工艺处理后,可得到纯水
C.适量的硝酸铵溶于一定体积水中,所得混合液的温度会下降
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可配制200mL医用酒精
27、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实验研究都离不开水。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写出日常生活中爱护水资源的一种措施______。
(2)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分析其灭火的原因______。
(3)如图是硫燃烧的实验,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4)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烧碱,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该反应中水和烧碱的质量比为______。
28、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___________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 ℃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②M点的含义___________。
③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 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两溶液质量甲<乙
c 两溶液均有晶体析出 d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9、豆浆,中国传统饮品,是大豆用水泡涨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与牛奶不同,豆浆是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食品,广泛流行于华人地区。豆浆中含有的异黄酮(其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
(1)异黄酮属于_____(选填“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之一)。
(2)异黄酮由_____种元素组成。
(3)异黄酮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4)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5)异黄酮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0、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
(3)氩气____________。
(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 ______ 与 ______ ;物质的 ______ 与 ______ ;物质的 ______ 与 ______ .
32、如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_____。(答出两条即可)
33、如图所示为净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一种仪器,其作用是______。
(2)图中还有一处错误,这样操作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
(3)若要得到纯度更高的水,还可以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
34、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
(1)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2)如图2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甲的化学式_____;甲和乙_____(填“是”或“不是”)同种物质。
35、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一些______(填名称);
(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
(3)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下列反应制取:Cl2+2X=2NaCl+2Cl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填序号)。
A.NaCl
B.NaClO
C.NaClO2
D.NaO2
(4)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来区分;
(5)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_______。
36、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食盐水 ③高锰酸钾 ④氧气 ⑤蒸馏水 ⑥空气 ⑦汞
(1)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7、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一: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二: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三: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四: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1)实验三中,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为__________。
(2)验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需要进行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
(3)实验中生成的P2O5有毒,通常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4)通过实验可知,白磷需要保存在_________中。
38、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实验结果小于理论值1/5的原因可能_____(填字母编号)。
A 红磷加得太多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夹子 D 弹簧夹未夹紧
(2)实验B:过滤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C:a端是连接电源的_______(选填“正”或“负”)极,电解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___。;
(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能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有_______。
①电解水 ②水蒸发 ③氢气燃烧 ④分解过氧化氢
39、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0、下面是三个实验操作图,请回答:
(1)实验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2)实验②发生反应的主要现象是什么?
(3)③中是有多种功能的试剂瓶,若用该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操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