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某校在中招实验考试中进行“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时,监测仪记录下的四个同学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
D.验满
2、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量取液体体积
D.闻气体气味
3、用工业酒精兑酒饮用会造成中毒是由于
A.工业酒精太浓
B.工业酒精有消毒杀菌作用,也会伤及人体
C.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甲醇,使人失明,乃至死亡
D.工业酒精可作溶剂,会使人体组织受到破坏
4、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
|
A.取用固体粉末 | B.溶解固体 | C.气密性检验 | D.CO2验满 |
A.A
B.B
C.C
D.D
6、在一定条件下把给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5.2 | x | 7.2 | 2.8 |
A.x=1.2
B.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7、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中国传统工艺是国之瑰宝。下列民间手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彩纸剪刻窗花
B.用樟木雕刻匾额
C.用竹篾编制凉帽
D.用瓷土烧制陶瓷
9、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10、用如图装置可以完成以下实验一和实验二,C中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B处盛放木炭,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步骤Ⅱ、……
步骤Ⅲ、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步骤Ⅳ、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实验二:探究CO的性质,B处盛放氧化铜粉末。从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实验一中,步骤Ⅱ的操作是在A处继续通氮气,熄灭酒精灯,待装置冷却至室温;
②实验一中,步骤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实验一中,步骤Ⅳ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燃烧放热、发红光,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实验二中,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C中增加的质量;
⑤实验二中,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CO,以防止石灰水倒吸进入硬质玻璃管使玻璃管破裂;
⑥实验二中,观察到B中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⑦实验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下表是NaCl、KNO3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实验室有一包不纯的KNO3样品180g(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同学们采用如下方案,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所得固体中未检测出NaCl残留,则理论上原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A.78.7%≤w≤93.9%
B.17.6%≤w≤78.7%
C.80%≤w≤78.7%
D.80%≤w≤93.9%
12、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占比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
B.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C.煤炭燃烧产生的CO2会造成酸雨,对环境影响大
D.氢气是清洁的高能燃料,液氢已被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13、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预习单)告诉我们:广义上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作溶液。则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葡萄酒
C.锌铜合金
D.油水
14、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热一会,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C.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D.先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后盖玻璃片
15、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6、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B.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使用
D.硬水是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比较黄铜与纯铜的硬度
C.滴加液体
D.过滤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做食品干燥 | B.用纯铁制外科手术刀 | C.用金属钨做灯丝 | D.聚氯乙烯用作电线的绝缘皮 |
A.A
B.B
C.C
D.D
19、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铁
20、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 ②纯净的河水 ③液氧 ④糖水 ⑤雨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④⑤
21、下列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B.银放入稀盐酸中:;置换反应
C.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置换反应
D.氧酸钾分解制氧气:;分解反应
2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下列活动涉及的变化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画面回放
B.坐椅安装
C.泳池消毒
D.电灯发光
23、农业发展是国泰民安的基石,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某化肥店销售的四种化肥如下,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HCO3
B.KNO3
C.CO(NH2)2
D.Ca(H2PO4)2
24、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黄金和黄铜两种固体 |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
B |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 通过高温的碳层 |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的质量 |
D | 鉴别KCl、CaO两种固体 |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25、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④ |
结构示意图 |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D.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2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a的质量为3.84g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D.c中元素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27、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下列几种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A可知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B图微粒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_____(填离子符号)。
(3)在D图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_____。
(4)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8、镁带、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其相同点是
A.都产生耀眼的白光
B.都放出热量
C.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
D._________________
29、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①图中A池是_______池;在吸附池中一般使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
②人们如果长期饮用硬水,体内容易产生结石。因此,硬水必须软化才可饮用,日常生活将水___________可使硬水软化。
③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________。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过程:
①气体a为_____;
②通电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③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30、已知六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
(1)A、B、C、D、E、F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
(2)表示原子的微粒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
(4)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Tm的判断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原子的质子数为69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的中子数为69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3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列净水方法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D吸附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碳原子_____。
(2)5个氧气分子_____。
(3)镁离子_____。
(4)氧化铝_____。
(5)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3、化学是一门专业性的科学,有专用的化学语言,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活命的气体”是________。
(2)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是_______,
(3)饼干打开后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34、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2)“可燃冰”【CH4·(H2O)n】是一种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冻土的独特能源。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属于海底生物 ②说明水可以变成油 ③是燃烧值高、污染少的新能源
(3)原子簇是若干个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写出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______。
(4)写出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利用CO还原赤铁矿(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5、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2)实验室制取CO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是 。
(4)某同学选用G装置进行实验,看到与上一步实验F中完全相同的实验现象,他由此得出与上一步实验完全相同的结论。此结论(答“合理”或“不合理”) 。
36、按要求填空。
(1)请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个氢原子____;n个氮分子_____;3个氯离子______;硫元素_______;2O_____;H2O中“2”的意义______。
(2)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B原子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
③M常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7、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仪器,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写出用与
的混合固体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还缺少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_和D组合作为制取和收集装置,其突出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将和
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进行净化,最终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B.
C.
D.、
(5)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是)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该反应很剧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若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则应将气体从___________(选填“a” “b” “c”或“d”)通入。
38、经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完成以下探究: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用B装置收集氧气,A应与B的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端连接,用这种收集方法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3)若将装置A、C、D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D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9、如图是小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
(1)从什么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出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小明想用木炭代替红磷,老师告诉他不行,请你说出原因?
40、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