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常用的502胶水,其主要成分为a-氰基丙烯酸乙酯(C6H7NO2),对于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6:7
B.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
C.a-氰基丙烯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25
D.a-氰基丙烯酸乙酯分子中氢的含量最高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除去CO2气体中少量CO,可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水中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描述不对应的是
A.液氧-助燃性-火箭推进剂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活泼-电光源
C.铜丝-导电性-制作导线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保护气
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1 | 1 | 42 | 2.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2 | 0 | 7 |
质的质量见表,判断该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还原反应
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活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A.用清水淘米
B.剪窗花
C.用葡萄酿酒
D.折叠衣服
7、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2SO4=CuSO4+H2O
B.HCl+AgNO3=AgCl↓+HNO3
C.Ba(OH)2+H2SO4=BaSO4↓+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8、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灯泡发光
9、下列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A.C2H2
B.NH3
C.C2H5OH
D.CO
10、下列图像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将一定量的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氧化铜
D.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11、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由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C.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12、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超百人遇难,令人痛心。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0
C.+3
D.+5
13、下列化学符号的解释正确的是
A.——2个铁原子
B.——两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3个氢离子
D.——钠元素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将气体缓慢通过红热的铜粉 |
B |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甲烷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于冷的烧杯 |
D |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硫酸 |
A.A
B.B
C.C
D.D
1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84消毒液
D.蒸馏水
16、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醋瓶: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馒头:我变酸了
D.蔬菜:我腐烂了
1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O3
B.铁离子:Fe2+
C.两个氮分子:2N
D.二氧化硫:SO2
1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成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19、下列关于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得结论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
B.电解水实验中,测得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是因为氢气在水中溶解能力比氧气弱
C.用托盘天平称量的固体质量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因为砝码生锈导致
D.用量筒量取40mL水时,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可能是因为俯视读数导致
20、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
B |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 |
C | 用厨余垃圾制作花肥 |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
D | 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干冰升华吸热 |
A.A
B.B
C.C
D.D
2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成分含量一直保持不变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
C.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空气中的
D.利用蜡烛燃烧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2、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大量可燃冰,主要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总数不变
D.反应后生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2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表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图②表示高温下,向氧化铁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
C.图③表示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图④表示含等质量碳酸钙的大理石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25、下列对生产、生活中一些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26、采用现代数控技术所生产的0.01mm铝箔,由铝块加工而成的,这体现了铝具有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密度小
2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_.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10%,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写出一点).
28、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成为 (填“阴”或“阳”)离子,离子符号为 .
(2)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共同之处是 ;在第一主族中,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共同之处是 .
(3)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由此推断:第三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原子;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原子,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原子.
29、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义:
(1)Mg2+______________ ;
(2)H2O___________;
(3) ________;
3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其___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净化处理得到的,用___的方法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31、用相应的符号、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两个碳酸根离子
(2)三个氦原子
(3)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氢氧化钙
(5)+4价的硅的氧化物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3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现有消石灰、纯碱、食盐、氧气、二氧化碳、氖气、甲烷,请从中选出与下列描述相对应的物质,将其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在空白处。
(1)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4)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
33、请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下列反应,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实验前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________。
(2)加热铜绿:________,加热前后固体颜色变化为________。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4)长久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形成白色固体,其反应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除去此白色固体。
34、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满足①_______;②与______(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5、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有________种;
(2)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选填 “原子”或“分子”)
(3)该反应生成的各物质都由________构成;(选填 “原子”或“分子”)
(4)一个乙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6、“人间烟火,抚慰凡心”,疫情来袭,中国人仍可“医食无忧,岁月静好”,是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国士的负重前行!
(1)疫情期间,外出一定要戴口罩。佩戴活性炭口罩有防毒、除臭、滤菌、阻尘等功效,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2)测量体温,从微观角度看,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温度改变时______发生改变;
(3)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阿比多尔【其化学式为C22H25BrN2O3S】该物质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该药物需遮光,密封保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次氯酸钠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7、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3)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5)己知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是某同学将外形完全相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纯铜和黄铜的_______大小。
(2)图二是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是_______;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3)图三,是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有同学认为此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39、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查阅资料:
①将新制的浓度5%的双氧水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②若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请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请你写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2)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柯利用催化剂使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速率,可以将装置丙作如下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___________ (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
(5)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可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予以回收利用。
(6)如果用下图的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口导入(填“m”或“n”)。
40、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是冶炼生铁常用的原料。若测得某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得到纯铁28t,从理论上计算需要这种赤铁矿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