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表中元朝与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确立( )
宋朝 | 元朝 |
路(府)州县制 | 省路府州县制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2、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今天的楷书,据此可知( )
A.汉字发展一脉相承
B.汉字演变由简到繁
C.汉字传承发生异变
D.唯一方式象形造字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这些名句和成语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拉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戊戌政变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公车上书” D.设立翻译馆
5、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司马迁
D.祖冲之
6、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手工业大发展,商业发达,贸易兴盛,人口发展到3亿。这表明
A.清朝加强君主专制
B.清朝前期经济停滞不前
C.清朝前期的兴盛
D.清朝前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7、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是( )
A.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欣赏关汉卿的《窦娥冤》
8、下列史事中,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其走向衰亡的是( )
A.王莽改制 B.光武中兴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佛教的传播
9、云冈石窟的柱头有多种不同风格。在数处洞窟采用了希腊的“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柱头;也有一部分采用了印度“元宝式”柱头或波斯式兽形柱头。据此可知,云冈石窟( )
A.继承了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B.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影响
C.吸收了外国造型艺术的特点
D.体现出工匠雕刻技艺十分精湛
10、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国家仍处于饥荒之中,社会上出现“米时万钱、马匹百金”的现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汉王朝首要任务,为此,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 )
A.“以德化民”
B.实行“礼治”
C.严刑重赋
D.休养生息
11、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能够最先品尝用稻米做成的香喷喷的大米饭( )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山东大汶口 D. 浙江河姆渡
12、《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
A.秦始皇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3、下列我国原始人类最早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居民
1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5、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是典型的中外艺术的结晶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四川青城山道观
D.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16、西晋的都城在
A. 洛阳 B. 长安 C. 东京 D. 建康
17、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
A. 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 B. 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 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 D. 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礼治”
19、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缀术》
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0、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A.贞观遗风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21、儒家:代表人物是______,主张实行“______”。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另一位思想家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2、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
23、公元前______年,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张角因病去世后,历时9个月的______最后被镇压下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4、读《西汉后期疆域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长安 B.西域都护府 C.敦煌郡
25、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____,今称故宫。
26、“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朝诗人______的诗句。作者被称为“______”。
27、地位:(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开始。
28、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_______,提高进士地位。
29、炎帝和________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0、12世纪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__________ ;建立元朝的是 __________ 。
31、 李时珍 《窦娥冤》
宋应星 《资治通鉴》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关汉卿 《本草纲目》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北宋的都城
(2)元朝的都城
(3)明朝的都城
(4)唐朝的都城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 总计 | 北方数 | 南方数 | 南方所占比例(%) |
贯、石、匹、两 | 10018153 | 4414841 | 5603312 | 55.93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一历史现象?并指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与最终完成的朝代。
材料二 北人南迁从秦朝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快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自10世纪后,由于少数民族的崛起,辽、西夏、金不断南侵,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而宋王朝却实施妥协退让的政策……北宋南渡,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