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七台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孔子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体现了他的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仁者爱人

    C.反对苛政

    D.为政以德

  • 2、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 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 武则天统治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 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

    A.秦朝末年

    B.西晋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 4、下列属于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一制度产生的?(     

    A.禅让制

    B.选举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 6、大约一千年前,中国是最早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广州、深圳两个试点城市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中国再次成为推动货币改革的重要力量。数字货币的全球化应用,就是一场类似于贵金属货币取代实物货币、纸币取代贵金属货币的重大变革。材料中的“纸币”最早出现在(       

    A.河北地区

    B.四川地区

    C.云南地区

    D.江苏地区

  • 7、“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

    A. 蕃市   B. 市舶司   C. 蕃坊   D. 宣政院

     

  • 8、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一项重要政令,此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此政令是(     

    A.抚慰异姓功臣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9、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使汉室得以中兴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光武帝

  • 10、小华编制了下列三张学习卡片,从他的学习卡片上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西晋

    人物:北方游牧民族

    事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文化

    A.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古代民族的交融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 11、如表所示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A.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B.加速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内迁

    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不断开发

    D.实现了民族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

  • 12、《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 13、汉文帝即位后,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这段史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     

    A.以德化民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取信于民

    D.推行尊卑礼乐制度

  • 14、2017年,“王立群读史记厅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A. 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B.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肯定帝王功绩,也揭露了腐朽和罪恶

  • 15、下列可以反映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城社会发展水平的是(     

    A.大禹治水像

    B.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C.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 16、某同学要绘制我国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会保留火种

    ④种植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7、通过《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大街上店铺林立,可以吃到多种风味小吃④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南宋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 广州   B. 开封   C. 临安   D. 泉州

  • 19、五四运动使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刊载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

    A.梁启超

    B.孙中山

    C.李大钊

    D.胡适

  • 20、以下是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其中可能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是

    A.叶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护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B.李老师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C.罗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D.彭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暴力行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 22、960年,后周大将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他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______政策。

  • 2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___”,厉王逃亡。

  • 24、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完成的。

  • 25、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 26、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 27、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北魏孝文帝即位后,494年迁都______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 28、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______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__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 29、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传入的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期推广到东南地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有关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30、【造船水平世界领先】____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徐悲鸿   《义勇军进行曲》

    鲁迅   《愚公移山》

    聂耳   《狂人日记》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水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今天,我们再度回首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辈们的热血,珍惜今天的和平。

    材料一: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下图是《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的大型雕塑

    (2)材料二再现的历史场景出现于何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

    (3)中朝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4)通过材料四,感受到土地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