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
2、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朝时期原始史料的是( )
A.电视剧《大汉王朝》
B.“汉并天下“瓦当
C.汉高祖斩白蛇的传说
D.东汉时期的童谣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毕昇
B.沈括
C.蔡伦
D.华佗
4、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文景之治”
B.楚汉之争
C.“光武中兴”
D.盐铁专卖
5、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他教育平等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创办私学 C.不耻下问 D.因材施教
6、“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拦”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空海
C.张骞
D.晁衡
7、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A.青铜立人像 B.西周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8、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指东汉直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权奸胡广等反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社会政治状况是( )
A.皇帝残暴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社会腐败
D.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9、下列朝代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 南宋-西夏-金
B. 西夏-金-南宋
C. 金-西夏-南宋
D. 西夏-南宋-金
10、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孔子——提出“仁”,民贵君轻
B.韩非子——无为而治
C.墨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12、元朝棉纺织业最兴盛的地区是( )
A. 松江地区 B. 太湖流域
C. 苏杭一带 D. 四川地区
13、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 )
①颜真卿 ②欧阳询 ③王羲之 ④王献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4、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西汉时期已开始生产纸
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纸的使用利于典籍流传
D.西汉纸张已经普遍使用
1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指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 )
A.司马懿 B.司马衷 C.司马炎 D.司马睿
16、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17、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18、为救亡图存,清政府学习西方技术,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时,使用到如下图图片,中间的方块代表着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向右的F1代表着思想前进的推动力,向左的F2代表着思想进步的阻力,其中F2最有可能是( )
A.人口的增长
B.文化的专制
C.社会矛盾加剧
D.闭关锁国政策
20、观察下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拓片),这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文帝刘恒
D.汉景帝刘启
21、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________处,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东汉时期,长期留守西域,并派甘英出使大秦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其中瓜分晋国的这三家分别是韩国、______、魏国。
23、战国时期,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辩,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24、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方法是“_____”; 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5、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完成于________。
26、《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7、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_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8、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________发展而来的;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是________。
29、隋朝时,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例如______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0、266年,西晋建立,晋惠帝在位时爆发的“______”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_____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31、退避三舍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 城濮之战
破釜沉舟 桂陵之战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科举制正式确立于
(2)魏征生活在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
33、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通史纲要》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实行的政策及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与邮票图组相关的历史事件。简述两幅图片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三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 3万人。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