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阿坝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做的抗争是(     

    A.发动百团大战

    B.发动武汉会战

    C.发动豫湘桂战役

    D.发动长沙会战

  • 2、史书记载,宋代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员去管理市舶司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宋朝政府

    A.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推动人口南迁浪潮

    C.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3、生活在宋朝的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是(  

    A.看到晋商和徽商开设的“票号”

    B.观看街上琳琅满目的商业广告

    C.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相互拜年

    D.在“瓦子、勾栏”中观看演出

  • 4、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 5、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 6、东汉时,他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张衡 D.蔡伦

  •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岳飞抗金   D. 文天祥抗元

  • 8、图书馆中有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的作者应是(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A.司马迁

    B.诸葛亮

    C.张衡

    D.班超

  • 9、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 10、下列政权没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

    A. 曹魏   B. 孙吴   C. 西汉   D. 前秦

  • 11、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开发,下列哪一项是其得到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南方战乱少,杜会比较安定

    D.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 12、下列关于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北宋与辽之间达成了“澶渊之盟”

    B.西夏多次进攻北宋且屡屡获胜,后来北宋与之和谈,向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与金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最终共同灭了辽

    D.辽、西夏都与北宋约为兄弟之国

  • 1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 14、在中医发展史上,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 15、日本在隋唐时期大规模派遣使者到中国全面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日本社会发展呈现跳跃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沟建,并由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勃兴。材料说明(       

    A.日本文化及政治主要源自于中国隋唐的文化

    B.遣唐使传播中国的文化并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C.日本照搬中国的隋唐文化建立本国文化构架

    D.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并由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16、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 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D. 完善法律体制

  • 17、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杰出历史人物是(     

    A.女娲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 18、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与行为,若在现代世界,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庄子   D. 老子

     

  • 19、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诗句中“人猿相揖别”的标志应该是(     

    A.过上定居生活

    B.北京人的发现

    C.制作和使用工具

    D.家畜的饲养

  • 20、下列战役中,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的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统治者。

    (1)开通隋朝大运河的皇帝——

    (2)南宋的建立者——

    (3)建立东厂——

    (4)1636年,改国号为清——

  • 22、北京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上。

  • 2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 24、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____

  •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____

  • 26、表现: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27、填空:

    (1)____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约公元前1600年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史称西周。

    (4)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5)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28、黄巾起义的原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______________,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______________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 29、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

  • 30、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贾思勰的农书——

    (2)祖冲之的历法——

    (3)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作品——

    (4)顾恺之的人物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材料三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1)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一说,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举一例)

    (2)材料二中的“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唐朝到明清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三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三的另一个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