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做的抗争是( )
A.发动百团大战
B.发动武汉会战
C.发动豫湘桂战役
D.发动长沙会战
2、史书记载,宋代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员去管理市舶司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宋朝政府
A.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推动人口南迁浪潮
C.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生活在宋朝的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是( )
A.看到晋商和徽商开设的“票号”
B.观看街上琳琅满目的商业广告
C.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相互拜年
D.在“瓦子、勾栏”中观看演出
4、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5、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6、东汉时,他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张衡 D.蔡伦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岳飞抗金 D. 文天祥抗元
8、图书馆中有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的作者应是( )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
A.司马迁
B.诸葛亮
C.张衡
D.班超
9、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10、下列政权没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
A. 曹魏 B. 孙吴 C. 西汉 D. 前秦
11、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开发,下列哪一项是其得到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南方战乱少,杜会比较安定
D.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12、下列关于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北宋与辽之间达成了“澶渊之盟”
B.西夏多次进攻北宋且屡屡获胜,后来北宋与之和谈,向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与金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最终共同灭了辽
D.辽、西夏都与北宋约为兄弟之国
1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14、在中医发展史上,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15、日本在隋唐时期大规模派遣使者到中国全面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日本社会发展呈现跳跃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沟建,并由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勃兴。材料说明( )
A.日本文化及政治主要源自于中国隋唐的文化
B.遣唐使传播中国的文化并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C.日本照搬中国的隋唐文化建立本国文化构架
D.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并由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6、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 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D. 完善法律体制
17、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杰出历史人物是( )
A.女娲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18、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与行为,若在现代世界,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庄子 D. 老子
19、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诗句中“人猿相揖别”的标志应该是( )
A.过上定居生活
B.北京人的发现
C.制作和使用工具
D.家畜的饲养
20、下列战役中,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的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1、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统治者。
(1)开通隋朝大运河的皇帝——
(2)南宋的建立者——
(3)建立东厂——
(4)1636年,改国号为清——
22、北京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上。
2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24、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____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____。
26、表现: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7、填空:
(1)____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约公元前1600年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史称西周。
(4)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5)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8、黄巾起义的原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______________,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______________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29、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
30、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贾思勰的农书——
(2)祖冲之的历法——
(3)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作品——
(4)顾恺之的人物画——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材料三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1)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一说,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举一例)
(2)材料二中的“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唐朝到明清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三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三的另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