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不同史籍对李自成起义的记述。据此可知起义军主张
A.赈济灾民
B.平买平卖
C.严明军纪
D.减免赋税
2、在学习政治时,我们会了解到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强调法律在国家运行过程中的规范作用。如果要追溯“依法治国”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我们必定会提到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3、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奉行“四海一家”“爱之如一”“推诚布信”等思想。下列事件与此相符的是
A.唐蕃会盟
B.鉴真东渡
C.广设榷场
D.遣唐使来华
4、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剧中提到的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尊称为( )
A. 治水英雄 B. 人文始祖 C. 兵家鼻祖 D. 一代天骄
5、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司马迁的一部著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著作
A.记述了西周到西汉的历史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开创了国别体史书的先河
D.赞扬了光武帝刘秀的功绩
6、改革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战国时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李悝变法
D. 吴起变法
7、“china”在英文中既指中国也指瓷器。China原是“昌南”的音译,因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大量精美瓷器由此进入大海走向世界。请问“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描述的是景德镇瓷器中的( )
A.青花瓷
B.青瓷
C.白瓷
D.青白瓷
8、下列哪些内容是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共同之处( )
①注重农业生产②轻徭薄赋③“以德化民”
④盐铁官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西起( ),东到( ),下列正确的是( )
A. 临洮,辽东 B. 成阳,鸭绿江
C. 长安,山海关 D. 嘉峪关,山海关
10、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 )
A.对宋称臣
B.北宋送“岁币
C.辽和西夏送给北宋“岁币”
D.辽夏推行汉法
11、汉代时“江南人虽然不用担心挨饿或技冻,但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至宋代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强大……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的说法。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B.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2、为了约束人们思想,巩固政治统一,秦朝采取的手段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创办太学
13、《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终于治平了洪水。 材料他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大禹
B.炎帝
C.鲧
D.黄帝
14、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B.实现了政治决策的民主
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5、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蒙古草原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1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名画《清明上河图》因反映北宋城市生活而被制成多媒体长卷,凝固的历史“动”了起来,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这幅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潍坊人,他是( )。
A.赵明诚
B.郑板桥
C.贾思勰
D.张择端
17、“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亮剑》中李云龙的这句台词反映的是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孟良崮战役 D. 百团大战
18、下列人物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蚩尤
B.黄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禹、启
19、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利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韩非
C.庄子
D.孟子
20、如图所示,①处是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21、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_____________,用于外科手术。
22、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神机妙算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23、_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________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4、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________(写一个);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得以推广。
25、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和烧石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还会长时间保留火种,________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6、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亦能推动历史前进。汉族英雄辈出,少数民族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如:契丹族、党项族完成本民族统一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主张代表的各是哪家学派?
(1)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___________
(2)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___________
(3)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倡节俭。___________
(4)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___________
28、(1)约公元前____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年。
(2)公元前119年的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此后,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184年,张角领导的____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一蹶不振。
(3)东汉时宦官____,总结了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汉武帝时,____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4)《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5)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历史行政机构名称。
(1)元朝时期在台湾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朝时期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
(3)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
(4)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0、特点:甲骨文使用________、指事、会意、________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是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1、连线
(1)赵括 A.三顾茅庐
(2)刘邦 B.破釜沉舟
(3)项羽 C.草木皆兵
(4)陈胜 D.纸上谈兵
(5)苻坚 E.推恩令
(6)诸葛亮 F.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主父偃 G.揭竿而起
(8)董仲舒 H.约法三章
32、“诗词大会”显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1)杜甫的诗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生活,后人称他的诗为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____________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3)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
(4)《___________》是古典小说的巅峰。
33、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商鞅变法奠定实力】
材料一: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商鞅还实行了哪些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秦扫六合创立制度】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材料二中的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根据材料二中的如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的重要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推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汉武帝继往开来】
材料三:如图2、图3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
汉武帝在开发利用资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依据材料三文字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货币”的名称以及“盐、铁、酒的专利”所指的措施。
材料四: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摘编自《“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强域的形成》
(4)依据材料四,分析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