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钦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家班固评价它“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春秋》

    B.《左传》

    C.《汉书》

    D.《史记》

  • 2、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开始于( )

    A.贞观之治

    B.开元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 3、我国最早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

    D.楷书

  • 4、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耧车 翻车   筒车   水排   曲辕犁

    A B.

    C. D.

     

  • 5、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B.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C.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

    D.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 6、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注重民生推动社会进步

  • 7、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

    A.马陵之战

    B.国人暴动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 8、“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择官员

    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9、下列关于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 10、《史记》记载:“(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中“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抚慰异姓功臣

    B.加强思想控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提高诸侯地位

  • 11、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一次故事会,有位同学讲了武王伐纣的故事,该故事发生于(     

    A.公元前10世纪

    B.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1世纪

  • 12、统编历史教材丰富多彩,让学习变得快乐有趣。汉武帝时期,在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读书人学习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 B.兵家理论 C.道家学说 D.法家权术

  • 13、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 14、“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省去分封的麻烦

    B.减少政府开支

    C.得到分封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分割后的各小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 15、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聚落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 16、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A. 八股文   B. 内阁   C. 六部   D. 锦衣卫

  • 17、春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期。属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是(       

    A.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B.群雄并起,兼并战争加剧

    C.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开通

    D.百家争鸣,学术思想活跃

  • 1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天府之国”,利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灵渠

  • 19、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他统治期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下列宰相没有辅佐过唐太宗的是(

    A. 魏征   B. 姚崇

    C. 房玄龄   D. 杜如晦

  • 20、下列是一个描写公元前219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经营因在战争中杀敌有功而得到了几十亩土地

    B.他在阅读政府用楷书发布的文告

    C.他在阅读有关农业种植的书

    D.他用圆形方孔钱购买外地特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

  • 22、司马光的《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23、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出自一些历史事件(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请把相关成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

    A.阵前倒戈B.退避三舍C.破釜沉舟D.纸上谈兵E.围魏救赵F.卧薪尝胆

         )牧野之战(     )晋楚之争(     )吴越争霸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 24、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 ______政策。经过几代皇帝六七十年的坚持和努力,西汉国力增强,社会稳定,历史上称为 ______

  • 25、总结前人经验,改造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的是东汉的 ______(人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______(人物)。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战役名称。

    (1)炎黄联合战败了蚩尤的战役﹣﹣   

    (2)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的战役﹣﹣   

    (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   

  • 27、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____________

  • 2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铜、________、铅三种金属按比例铸造而成的一种合金。

  • 29、战国后期秦国在岷江上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_____

  • 30、公元前1046年,________(人名)建立周朝,定都于________。公元前221年,________(人名)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于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辉煌灿烂,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1)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造纸成本的科技成果是   

    (2)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的著作是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学名著是《   》。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更是科技文化绚烂多彩的时期。现请你加入共校历史兴趣小组,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不同侧面作深入探究。。

    (政权更迭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组员小高同学认为,绘制朝代更迭示意简图、串联前后历史是厘清历史线索的好办法。 请你协助他完成这项任务。

    (1)观察示意简图,请你分别写出图中数字所对应的政权。

    ①_   ②_   ③_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 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结合所学,指出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3)西晋的短暂灭亡再一次证明∶ 分封诸王不利于大一统。 结合此前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民族关系篇)伴随着政局的动荡,各民族间不断交融。欧阳修《文忠集》中曾说∶“(魏主)去夷(靠近)华,易姓建都,(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4)依上述文段,写出欧阳修所说的 魏主”是谁?他为“去夷即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结合所学,概括魏主“去夷即华”改革措施的历史作用。

    (科技文化篇)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科技与文化成就。

    (6)请你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用连线的方式整理一下相关知识

    东晋 祖冲之 《兰亭集序》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南朝 王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7)结合所学探究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