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克拉玛依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据《东观汉记》载:公元二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原因是他(  )

    A.出使西域归来

    B.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C.发明“麻沸散”

    D.改进造纸术

  • 2、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 3、战国七雄中在最东边的国家是   ( )

    A. 齐国   B. 赵国   C. 楚国   D. 燕国

     

  • 4、《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的作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迁

    C.苏轼

    D.关汉卿

  • 5、西汉武帝时期,“以一个极具智慧的方案将威胁统一与巩固的诸侯王势力彻底消解于无形”。该方案是

    A.盐铁专卖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焚书坑儒

    D.实施“推恩令”

  •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  )

    A.商鞅 B.齐桓公 C.屈原 D.陈胜、吴广

  •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

  • 8、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战国时期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这项水利工程是(   )

    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主体工程构成

    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 9、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坚韧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吉思汗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草原

    B.完成全国统一

    C.建立蒙古政权

    D.创制蒙古文字

  • 10、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A.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占主要地位的原因是

    A. 少数民族内迁

    B. 佛教盛行

    C. 南北分裂

    D. 民族交融

     

  • 1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各诸侯听从国王的调遣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  D.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 13、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兄终弟及制   D.分封制

     

  • 14、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 15、依据以下政权变化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分立                    ②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③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6、清朝是一个疆域广大、幅员辽阔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太平洋

    D.南海诸岛

  • 17、西晋政权自公元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至公元316年被一支内迁的匈奴人所埋葬。结合如图分析,西晋的统一状态仅仅存续三十多年的原因是

    A.统治阶级贪图享乐、腐化堕落

    B.社会风气金钱至上、奢靡为荣

    C.司马炎实行封国制度,诸王拥兵自重

    D.统治者压迫少数民族,迫其起兵反晋

  • 1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里的“天府”指的是今天的( )

    A.关中平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成都平原

  • 19、“他倡导和鼓励进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诤谏(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成风,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下列各项与文中皇帝有关的是

    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创建了科举制度

    C.开通了大运河

    D.重文轻武

  • 20、如图所示内容中的“他”是指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诸子百家中,兵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宋朝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__,加以管理。

     

  • 23、填表格

    政权

    民族

    都城

    建立者

    北宋

    汉族

     

     

     

    上京

     

    西夏

     

    兴庆

    元昊

     

     

     

    南宋

    汉族

     

     

  • 24、填空题宋朝出现的专门娱乐场所叫_________,宋朝出现的插秧农具叫_________。

     

  • 25、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置_________来加以管理。

  • 26、如图是《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请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大顺政权建立地点

    B.明崇補帝自杀地点

     

  • 27、秦末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___。东汉后期,张角领导的____,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 28、618年,________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______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 29、十六国时期,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随后在______________(战争)中被东晋打败。

  • 30、贞观初年,高僧________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学,后写成了________一书,该书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________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170万年前 北京人 建立夏朝

    70万至20万年前 河姆渡原始居民 祖国境内最早人类

    7千年前 炎帝、黄帝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约四五千年前 种植水稻

    约公元前2070   元谋人 在涿鹿大败蚩尤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你举出北朝中的四个政权名称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 323 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 323 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 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 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示指出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

    (4)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