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安庆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宣政院

    C.御史台

    D.中书省

  • 2、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近年央视开设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 3、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 4、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 5、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 6、运用如图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A.农业技术的发展

    B.医药事业的进步

    C.思想文化的繁荣

    D.政治制度的演变

  • 7、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 8、如果要了解传说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最为可靠的依据是( )

    A.神话传说

    B.文字记载

    C.影视作品

    D.考古发现

  • 9、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

    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犬戎,羯,氐,羌

  • 10、考古学家发现,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A.个人爱好不同

    B.各地风俗不同

    C.玉器基本普及

    D.出现贫富分化

  • 11、黄巾起义不同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独特之处是

    A.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B.攻占了许多郡县城市

    C.有准备有组织的起义

    D.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12、夏商两朝均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分别是(  )

    A.启与桀 B.桀与纣 C.汤与纣 D.盘庚与纣

  •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括号中应填的是(     

    夏→商→( )→( )→战国→秦→汉

    A.西周 春秋

    B.春秋 战国

    C.西周 东周

    D.东周 战国

  • 1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A.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邮票

    C.丝绸之路出土的铜币

    D.电视剧《汉武大帝》

  • 15、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不能论证“民族交融逐步加强”这一论点的是(  )

    A.胡床、胡凳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引入内地

    B.《北魏帝王出御图》中帝王和大臣都穿汉服

    C.南朝时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D.汉语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的通用语言

  • 16、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关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B.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C.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 17、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 18、“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

    A.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法严酷,社会动荡

    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 1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D.废除科举制度

  • 20、从“陈桥”到“扳倒井、袞龙桥”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题文)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__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

  • 22、诸侯争霸的影响是:

    (1)一些强大诸侯国的___________

    (2)出现了___________

  • 2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________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诗仙”的美誉;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他与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三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24、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______

  •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 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后,在唐朝时,科举分为 两大类。

     

  • 26、山顶洞人生活时间:距今约________年。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名称。

    求强求富:时间   名称

    变法图强:时间   名称

    民主革命:时间   名称

  • 28、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是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 29、辽与北宋之间的盟约是_________

  • 30、公元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公元_____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入西域征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公元前2070年   巨鹿之战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   夏朝的建立   项羽

    公元前207年   商鞅变法   嬴政

    公元前221年 大泽乡起义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两次以少胜多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新唐书》

    材料四: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1)材料一中体现的是哪一种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公私仓廪俱丰实”和生产工具的发展分不开,请举出两项唐朝发明并推广的农业工具?

    (3)材料三中的“武举”最早出现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这位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