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敏听生物老师说人是高级动物,她举起手问老师:“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究竟是什么?”请你帮生物老师回答 ( )
A. 有无语言 B. 会不会使用火 C. 会不会制造工具 D. 能否直立行走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房玄龄
3、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A.楚国 B.秦国 C.燕国 D.齐国
4、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行西部大开发
5、清朝前期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那时推广的高产作物有 ( )
A.水稻、小麦
B.马铃薯、花生
C.玉米、甘薯
D.棉花、甘蔗
6、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请问“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7、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是在
A. 元明清时期
B. 隋唐时期
C. 秦汉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8、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个,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大破匈奴
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9、“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A.黄帝陵
B.炎帝陵
C.大禹陵
D.秦始皇陵
10、《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西周建立时期
11、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他是( )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12、在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里,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以下史实能与此历史现象相印证的是( )
①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②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元杂剧兴盛 ④元朝时的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地点是
A.大泽乡
B.巨鹿
C.辽东
D.垓下
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
15、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B.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C.有利于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有利于吐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16、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C.海船上装有指南针
D.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17、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文字是在解读(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8、下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它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孟鼎
D.铜象尊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0、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1、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2、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是____,目前所知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3、唐朝时期,__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4、夏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25、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霸,史称 ______。公元前4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齐、楚、燕、韩、赵、魏、秦成为十几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史称 ______。
26、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____________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___________
27、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1)唐朝设置 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元朝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 直接统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清朝设置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8、11世纪前期,________族首领元昊,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9、一位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政权是
30、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3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后,把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相关名言进行梳理,请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分类连线。
用人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重农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纳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民本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天下英雄入吾殻中矣
民族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32、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写出四种即可
33、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还……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
(1)某同学在观察材料一之后,留下以下一段话:①自张骞通新疆后,中西方形成了一条以西安为起点,穿过河西走廊,经过中亚、西亚,再转运到终点大秦的商路。②这条“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③汉武帝时期还开辟了由中国南海出发,穿过马来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和僧伽罗,再转运到欧洲地区的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路。
①以上一段话中是主观表述的是(填写数字序号)。
②至少找出其中1条错误表述,并说明判断理由。
(2)材料二为唐初描绘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场景的敦煌壁画,①作为原始史料,其可用于研究______;②作为非原始史料,其又可用于研究______。
(3)对于研究“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主题,材料三属于什么表现形式的史料?还可以补充什么实物史料?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以“动机与后果”的概念范畴分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