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阿盟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____,雪上盛开着____的雪莲。

    2.____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我要画个____的太阳送给它。 

    3.夜来风雨声,________ 

    4.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字词。

    李时珍为了xiū dìng(   )《本草纲目》,带领tú dì(   )四处采集yào cái(   ),有时yè sù(   )布满尘土的sì miào(   )。他们只能把泉水zhǔ fèi(   ),吃些干粮,然后就在用zhuān(   )垒成的桌子上面xiáng xì(   )记录各种中草药的特性。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宋人有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颈而死。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3.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________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4.这肥皂泡,吹起来很________________的浮光,在那____________的球面上乱转。

  • 4、我会拼写。

    dī shuǐ chuān shí   wēi bù zú dào   rì diāo yuè zhu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lú huǒ chún qīng   zī zī bù juàn   jiān chí bù xiè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补充诗句。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水满陂,__________浸寒漪。

    (3)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4)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___

    (5)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咏水仙

    (英)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1照样子,写一写。

    无穷无尽(ABAC 式):_________________

    粼粼湖波(AABC 式):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我最棒。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竟 镜)子,

    山溪像        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挺 蜓)。

    忽然         人影碎(suì shuì)了, 

    草地上蹦(bēnɡ bènɡ)跳着鱼儿和笑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画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遥望       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用“ ”画出。

    【2】文中“惊天动地”是表示声音________的词语,“气壮山河”写出了五壮士的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五位壮士在跳下悬崖之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列是一份对20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表的情况,回答问题。

    阅读内容

    人数

    占比(%)

    漫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给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我被“请”出教室。这时,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常常会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再回答。

    (1)文中的“这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出的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已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五次三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絮絮叨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_________________→(田垄上找→菜地里找→________)→找到簪子

    【3】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找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___________,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这是全文的总起句,没有这一句,后面的情节便无从谈心。而且这一句用的是叹号,用叹号有强调的意味,还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B.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同时穿插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个视簪子如命,丢了玉簪子就好像丢了魂儿一样的奶奶的形象。

    C.“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奶奶思念父亲心切,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

    【6】文章最后说“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读了全文,你认为奶奶精气神回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读一读,填一填。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 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过来,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是通过对渔夫_____的描写来反映他的心理。

    2“搔搔后脑勺”是通过____描写来说明渔夫在思考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A. 表达了渔夫同情穷人,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

    B. 反映了渔夫对是否把两个孩子抱回来养的矛盾心情。

    3“快去!”后面加感叹号,表示的是(    

    A. 命令口气   B. 催促语气

    4“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说这句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A. 忐忑不安   B. 忧虑   C. 欣喜

    5这段话表现了渔夫和桑娜一样都是______________的人。

  • 14、阅读《面条》,完成各题。

    面条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20世纪60年代,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100亿块左右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尔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这其中的祝福也使它更加深入人心。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美味黏合剂”,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可能是( )

    A.古欧洲人

    B.新疆人

    C.不丹人

    D.阿拉伯人

    【2】对短文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条是一种面食,风靡已久。

    B.面条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C.面条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D.日本人吃素面象征好运,中国人生日吃面象征福如东海。

    【3】“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100亿块左右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做假设

    【4】面条普及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与商贸密切相关

    B.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相关

    C.与面条食用便捷的特点相关

    D.与面条制作成本低,口味单一相关

    【5】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三(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缩句:  

    (2)我们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修改病句:

    (3)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

    改为拟人句:    

    (4)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

    改为陈述句:    

    (5)月光洒满大地。

    扩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仿照例子写你喜欢的一种花)

    __________

    (2)水是那样绿,绿得像一块翡翠。(仿写)

    玫瑰花是 ________

    (3)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还围在一起跳舞。(仿写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雨下得真大, __________

  • 17、例:这次运动会,我班获得了乒乓球赛团体冠军,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这次运动会,我班获得了乒乓球赛团体冠军,我们是多么高兴啊!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顺利完成交会对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照样子,改写句子。)

    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________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蜘蛛逃走了。(补充句子,使更生动,具体)

    蜘蛛____________________,逃走了。

    (3)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起来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魏格纳的发现怎能不是惊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烧云》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高飞。(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在树上叫。(改成拟人句)

     

    (2)狂风吹得小树东倒西歪。(先改成字句,再改成字句。)

     

    (3)中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缩句)

     

    (4)花散发出香味。(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成长的故事

    要求:1.回顾自己或别人的成长经历选一件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最大的事写下来;

    2.叙述时,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注意细节描写;

    3.可用所给题目,也可根据选材自拟题目。

    4.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小升初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