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查字典。
┏━━━━━┳━━━━━━━┳━━━━━━━┳━━━━━┓
┃要查的字 ┃ 要查的部首 ┃ 总笔画数 ┃ 组词 ┃
┣━━━━━╋━━━━━━━╋━━━━━━━╋━━━━━┫
┃ 互 ┃ ┃ ┃ ┃
┣━━━━━╋━━━━━━━╋━━━━━━━╋━━━━━┫
┃ 积 ┃ ┃ ┃ ┃
┣━━━━━╋━━━━━━━╋━━━━━━━╋━━━━━┫
┃ 窝 ┃ ┃ ┃ ┃
┗━━━━━┻━━━━━━━┻━━━━━━━┻━━━━━┛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
(1)请你根据提示把右边含有“花”的成语补充完整。
(2)古人常以花入诗。请你选择合适的花名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根据花儿开放的季节个诗句排序(排序号)。
菊 梅 杏花 荷花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
③墙角数枝( ),凌寒独自开。
④马穿山径( )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序:
3、给下面的汉字组词。
廉( )( )( ) 脾( )( )( )
4、照样子写词语。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簌簌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优秀的品质能从思想上影响人,鼓励人。“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表现了王昌齡高洁的品格:“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展示了_________王冕的浩然正气;卢纶写的“__________,大雪满弓刀”,字里行间充满了英雄气概。
6、阅读古诗《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2】这首诗属于( )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 )的情怀。
7、阅读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认识事物的顺序
C.空间顺序
D.事情发展的顺序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引用
【3】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B.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祖国统一
C.怀念小时候美好的生活
D.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这首诗是借助哪几种事物抒发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①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单纯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題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1】第②⑤自然段中,年轻的父母讲了孩子们四件趣事,照样子概括每件趣事的主要内容。
第②自然段(妙解颜色) 第③自然段(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
【2】文中的四个孩子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二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三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四个孩子: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主角是孩子,画线语句描写的却是大人们的反应,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的“颜色有四种解释。“给你点颜色看看”和“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的意
思分别是( )和( )。
A.厉害的手段 B.面容、脸色 C.女子的姿色 D.色彩
【5】“女儿不吱声了。”对女儿当时的心理,想象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我一定要做个乖孩子。妈妈太严肃了,我哪有淘气?
B. 我本来就是个乖孩子。姥姥也真是的,怎么这么爱告状?
C.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是不是要打我啊?
D.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知道我喜欢什么颜色吗?
【6】“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对这句话有如下几种理解。判断其正误。
①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父母要记住他们的有趣故事。(____)
②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要保持可贵的童心和纯真。(____)
③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刻苦学习,坚持不懈。(____)
④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永远活泼、健康向上。(____)
10、阅读理解。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中,情况也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没有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而动物所需要的氧气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三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大气中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绿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放在桌子,瓶口向上,不加盖子,里面的二氧化碳也不会逃掉。因此,用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所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中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此”在文中指的是( )
A.把二氧化碳放进瓶子里
B.把小白鼠放进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
C.人也会像小白鼠一样死掉
D.把人放进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作为废气的看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假设
D.作比较
【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特点的一项是( )
A.无色
B.无味
C.不会燃烧
D.猝死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色植物吸收了水和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然后产生了氧气。
B.因为地球上陆续出现了动物和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开始保持基本恒定的状态了。
C.对人类而言,氧气远远比二氧化碳要重要。
D.在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非常高的。
【5】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不包括( )
A.灭火
B.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做饮料
D.人工降雨
【6】阅读短文后,你有哪些感想或启发?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人名)的形象。开篇人物还未出场就先描写了她的______,这样的出场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紧接着浓墨重彩描写了她的______,突出了她身份______,生活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其表达的含义不包括______
A.夸赞林黛玉标致、不俗。 B.讨贾母欢心。
C.间接赞美贾母的嫡亲孙女。 D.为来晚了赔罪。
【3】结合选文,从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2、世界第一大力士
如果蚂蚁不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那什么昆虫能担此重任?没错,屎壳郎。它的学名叫蜣螂(qiāng láng),又叫粪金龟。它是一种腐生动物,以动物的粪便为主食,尤其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因此得名。
食欲旺盛的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虽然听起来略有些恶心,但它们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优异,备受澳大利亚农业学家们的青睐。1965年至1985年间,为应对牧场臭气熏天的粪便堆积成山这个问题,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他们从世界各地引进了23个不同品种的蜣螂,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同时还减少了约90%的丛林飞蝇。人们还发现,蜣螂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今日的美国,蜣螂为养牛业每年节省约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
回到正题,为什么说蜣螂是世界第一的大力士呢?众所周知,蚂蚁可以举起自身体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物体。这非同凡响的力量当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和蜣螂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每日邮报》2011年3月的一篇报道称,经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蜣螂可以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物体!这相当于一个70千克重的正常人类男子,徒手推动重达79.87吨重的物体。
在古埃及传说中,太阳是圆的,粪球也是圆的,于是人们将蜣螂视为太阳神的某种化身,称其为“圣甲虫”。蜣螂的形象还出现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和平》中,被视为和平的象征。
蜣螂是一种益虫,请善待这种为我们清理粪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小家伙!
1.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上字母。
(1)世界第一大力士是谁?( )
A.蚂蚁 B.蜣螂 C.大象 D.牛
(2)“蜣螂”的食物是什么?( )
A.粪便 B.泥土 C.枯叶 D.腐食
(3)“经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蜣螂可以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物体!这相当于一个70千克重的正常人类男子,徒手推动重达79.87吨重的物体。”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排比 C.列数字 D.作比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蜣螂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滚成球形。
B.蜣螂在一天之内能吃下重于自身体重的粪便。
C.蜣螂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蜣螂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被称为“圣甲虫”。 (5)文中列举澳大利亚人开启了蜣螂计划的例子具有什么作用?( )
A.强调蜣螂食欲旺盛。
B.介绍蜣螂是一种令人恶心的昆虫。
C.突出澳大利亚人特别聪明。
D.说明蜣螂清理粪便的速度和效率非常优异。
2.蜣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文本内容,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今日的美国,蜣螂为养牛业每年节省约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句中的“约”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天地。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我会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1)爬山虎脚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脚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脚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语句分别体现了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_____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______
14、阅读(21分)
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
“小小水滴,多可爱,一滴一滴,滴在石头上,滴出一个,小洞洞,滴到太阳下山坡……”欢快的歌声随着老师在电子琴上弹出的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在宁静的校园回荡。我们班“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主题队会在在欢快飞翔的音符中开始了。
“叮咚,叮咚……”录音机放出了用古筝演奏的行云流水般又迭荡起伏的音乐。几个女同学在教室中间踏着古筝的节奏翩翩起舞。透过古筝的声音和优美的舞蹈,我仿佛看见了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把大地妆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仿佛看见了高耸的冰山在暖暖的阳光下,化着一缕缕清泉,融入祖国大地迁回曲折,汇成江河,融入大海;仿佛看见了水平如镜的西湖,碧波荡漾的漓江,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
“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接下来要展示的是第二部分——生命的水”。
人称“博士后”的张×走上讲台。“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可以说,水在人体中无处不在;水是生命的源泉。”语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一半是给张×的,另一半则是给生命的源泉——水的。
讲台上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主题班会的第三部分——“呻吟的水”。画面上只见工厂的工业废水,黄土高原的泥沙,城市的废弃污水油液、居民的垃圾浩浩荡荡地向江水涌去。画外音是水的呻吟:“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我们对人类忠心耿耿,人类为什么却如此对待我们呢……”
主题班会结束前,班主任老师沉重地说:“同学们,珍惜水吧!珍惜水就是珍惜我们自己。同学们,为了大地的丰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
(1)短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找出关键词语写下来。 (4分)
( )——( )——( )——( )
(2)划句子(4分)
①用“~~~~~”划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②用“__________” 划出中心句。
(3)填空(5分)
①“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用了 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
④“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问(反问、设问、疑问)。
⑤文中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你有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至少四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出的话不能不算数。(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词句段运用。
(1)探究发现。读例句,发现了什么写作秘方呢?请用勾画或批注出来。
①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②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2)语境想象。
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3)创新表达。用你圈出来的写作秘方,把你想象的场景写出来。
18、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把苹果吃完了。
苹果被我吃完了。
1、大雨把道路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书被小明弄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式变换。
1.把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
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没有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林肯说:“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慢羊羊句子秘籍: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①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②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 “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③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20、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交流·表达
有人说,个人因美德而高尚,社会因美德而和谐,世界因美德而美好。在生活中,你的身边一定有不少具有美好品德的人,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感动着我们。今天就来写一写他们的美德故事吧。
要求:题目自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