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任选一组写一句话。
①(______)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______)人们称它九寨沟。
②桂花树的样子(______)笨拙,(______)香味迷人。
③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章,学会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1)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来写。
③“地球是渺小的。我们要保护地球。”请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表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①这节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节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三黑把地耙得______________。
③用上面的修辞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________)
2.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__________)
3.牵牛花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________)
4.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_____和_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_____、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_____,激发学生____、___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当 dāng dàng
当时(_______) 当真(______)
当然(_______) 当铺(______)
2.系 xì jì
关系(______) 系鞋带(______)
联系(______) 系红领巾(______)
6、古诗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 B.明月别枝惊鹊(惊动喜鹊)
C.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 D.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2】“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画“ ”的句子描绘出了乡村夏日夜景图: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____;夜半时分,____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三章节“节日内涵探究”中有关“中秋”的内涵呈现。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②。
未必素娥③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隅:角落。③素娥:嫦娥。下句中的“玉蟾”即嫦娥居住的玉蟾官。
【意象摘取】
【1】(诗歌意象)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在本诗中,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烘托了孤寂清冷的气氛,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情感分析】
【2】(主旨情感)对比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说说两首诗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但( )定( )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临终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B.诗人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朝廷军队。
C.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两句写对儿子的临终嘱托。
【4】诗人对他儿子的临终嘱托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许多国家都积极参与到低碳行动中。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芬兰,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有1300多家环保类企业运用“减排技术”减少了50%的空气悬浮颗粒物。
材料二: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其宣传标识如右图。
【1】为了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会先重点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然后用“ ”画出“什么是低碳生活”的句子。这段材料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2】认真观察“全国低碳日”宣传标识,对其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内圈三个人是由字母“D”和“T”变化而来,是“低碳”两个汉字的首字母。
B.内圈三个人手拉手的图案,意在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友爱,让友谊天长地久。
C.内圈下半部分设计成地球的形状,看着又像一艘船,代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推动低碳发展。
【3】低碳不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你对个人如何做到“低碳生活”提两个小建议。
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只鹅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鹅十分嫉妒别的动物。看见天鹅长着长长的脖子,它就对天鹅说:“让我们交换脖子吧!”看到塘鹅长着大大的嘴,它就对塘鹅说:“让我们交换嘴吧!”后来,它又和仙鹤交换了腿,和乌鸦交换了翅膀,和孔雀交换了尾巴。它用仙鹤的长腿神气地迈着大步,用孔雀的尾巴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它来到田野里,遇到一群鹅。它伸出天鹅的长脖子,用塘鹅的大嘴高声喊道:“你们好啊!”群鹅都惊奇地望着它,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动物。它却骄傲地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鹅,天底下最美丽的鹅呀!”
它加入了鹅群之中。但是当大家跳进河里游泳时,它却只能留在岸上,因为仙鹤的长腿是不能游泳的。
这时,一只狐狸从芦苇丛中钻出来,想吃掉这只鹅。这只鹅发现了狐狸,想展翅飞上天空,可是,乌鸦的翅膀带不动它,它飞不起来。它抬起仙鹤的长腿奔跑,可扇形的孔雀尾巴让芦苇缠住了。狐狸一下子抓住了它那天鹅的长脖子,它只得大声呼救。
群鹅从四面八方赶来救它,狐狸被吓跑了。这只鹅十分感激大家,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傲慢( ) 惊讶( ) 感谢( )
【2】短文中的这只鹅为什么要与其他动物交换身体各个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这只鹅分别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只鹅和其他动物交换身体部位后,遇到了哪些麻烦?用“____”在文中标出来吧!
【5】这只鹅被群鹅救了以后,它会对群鹅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传递快乐的人
日本有个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A.ch4 B.ch1)。每天他都一大早就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
邮差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而且收入微薄(A.bò B.b2o),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但清水龟之助一干就是25年,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老邮差。
凡是接受过清水龟之助服务的居民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们从他手中拿到信件和报刊的时候,也得到一份他带来的由(A.中B.忠C.衷D.终)的快乐。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身成就奖”,以前得到这个奖项的大都是“社会精英”,这一年政府却将其颁给了清水龟之助。开始,有人对一个邮差获此大奖感到不解。但是,在得知清水龟之助的事迹后,他们改变了看法。很多人认为:经济界人士给民众带来了富裕,清水龟之助则给民众带来了快乐,而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清水龟之助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地干一份枯(A.躁B.燥C.噪)的工作。清水龟之助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随母亲到寺庙去进香,看到老和尚在洗鲜桃,孩子站住了不想走。老和尚便把洗好的桃子递给孩子,但母亲不让孩子伸手接,并对老和尚说:“师父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桃子若是给了他,您就少了一个!”老和尚听后便笑了:“我少吃一个挑子。但多了一个人拥有吃桃子的快乐。”老和尚把鲜桃塞到孩子的手中,飘然而去。
清水龟之助说,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从此以后,他就知道快乐是可以互相传递的。他做邮差时,最初很苦恼,但他不想把自己的苦恼传染给别人,因此,始终在工作时露出笑脸。他看到那么多人在接到信件时露出了微笑,那一份份快乐又传递给了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访谈播出后,人们对那段精彩的对话好评如潮。后来,人们就把清水龟之助称做“传递快乐的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邮差________(A.chà B.chāi) 微薄________(A.bò B.báo)
由________(A.中B.忠C.衷D.终) 枯________(A.躁B.燥C.噪)
(2)文中用哪个成语形容清水龟之助这样的老邮差在日本很少见?
(3)画线这句话对清水龟之助启发很大,从此,他知道了:________。
(4)短文已经用“”分成两段,请写出第一段段意。
(5)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第一段已经向我们介绍了清水龟之助这个人物,文章为什么还要写第二段?( )
A、因为这次访谈很重要,很成功。
B、因为第二段揭示了清水龟之助成为“传递快乐的人”的原因。
C、因为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想。
D、因为清水龟之助讲的故事很有趣。
(6)在学习或生活中,你一定给他人带来过快乐,你一定享受过他人给你带来的快乐。请选择其中的一次经历写一段话。
12、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和 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 原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生活十分艰难,队里的收成不好,全指望娘织卖土布贴补家里,换回个油盐钱,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哪里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熟悉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不去管它,只是笑笑,却不知,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半信半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里有钱给我买伞呢?”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
【6】用“________”画出我得到伞后欣喜的句子。
【7】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9分)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jí jī)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lù lòu)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它这样机灵,( )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用“/”划掉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2分)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3)写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像……”写一个比喻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儿科大夫的手
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顶着寒风,匆匆来到儿童医院。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色黎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习生。冷凌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
这会儿女大夫正埋头写处方。男大夫刚看完一个患鹅口疮的新生儿。
“下一个——梁虾仔。黑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
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铁匠模样的大夫朝那妇女看了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
“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
“铁匠”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
他的手大概患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吧!冷凌暗想道。
终于,“铁匠”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摸病婴的肚子。
“下一个……”“铁匠”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太一般化……
“铁匠”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
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不止!
终于,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会把孩子惊吓的,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
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思的文章……
“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铁匠模样的儿科大夫致意,一点也不舍讽刺的味儿。
【1】小说发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故事,冷凌的情感变化是( )
A.焦急—遗憾—不满—羞愧—敬意
B.焦急—不满—遗憾—羞愧—敬意
C.痛苦—遗憾—不满—敬意—羞愧
D.痛苦—不满—遗憾—羞愧—讽刺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本文用大量篇幅描写冷凌对男儿科大夫“糟糕”的印象,使文章充满悬念。(_____)
(2)“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突出了男儿科大夫的漫不经心。(_____)
(3)文段用“铁匠”指男儿科大夫,表达了冷凌对男儿科大夫的嘲讽。(_____)
【4】用“ ”画出文中与“讽刺小说作家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有讽刺的味儿”相照应的内容。
【5】女儿科大夫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冷凌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改成疑问句:
改成否定句:
改成感叹句:
改成反问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
16、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只母鸡难道不伟大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
(2)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
(3)在院里,母鸡总是挺着脖儿。在院外,母鸡总是挺着脖儿。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________
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转述句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姐姐在镜子前转了一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就该是这个样子!”
21、妙笔生花。
题目: ______的________
要求:你一定去过一些地方,亲身领略到它的美丽与神奇。把你某一次游览的景点描绘出来吧。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最漂亮的字书写,把最吸引你的景点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