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用得好的字,再用这个字写句子。
①一只蜘蛛从网上(垂 掉)下来,逃走了。
句子: 。
②一条彩虹(吊 挂)在天空。
句子: 。
2、《白鹅》和《白公鹅》在描写上有以下相同点:(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___的特点,再具体描写;(2)在描写方法上,都运用了____(拟人 夸张)的手法;(3)都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3、辨字组词,再完成练习。
瓣( ) 佛( ) 蹈( ) 姿( )
辫( ) 拂( ) 稻( ) 资( )
我发现: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记新学的汉字,并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区别它们的意思。
4、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2)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写词语。
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pān dēnɡ(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面对困难不tuì suō( ),面对失败不jǔ sànɡ( ),别人误解不bào yuàn( ),夜以继日,不知píjuàn( ) 地fú àn( )工作,为贫困山区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女大学生。
2.小丘róu měi( )的线条,西湖chénɡ bì( )的溪水,乡间yōu jìnɡ( )的小路,草尖jīnɡ yínɡ( )的露珠,无一不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好。
6、回忆古诗,完成练习。
静夜思
床前明光,疑是地
霜。
举望明月,低
思故乡。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
A.非常喜欢看月亮。 B.思乡之情。
7、日积月累。
蜂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说说所补充的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吟咏__________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赞美了____________的劳动人民,鞭挞了_____________的人。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三章节“节日内涵探究”中有关“中秋”的内涵呈现。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②。
未必素娥③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隅:角落。③素娥:嫦娥。下句中的“玉蟾”即嫦娥居住的玉蟾官。
【意象摘取】
【1】(诗歌意象)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在本诗中,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烘托了孤寂清冷的气氛,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情感分析】
【2】(主旨情感)对比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说说两首诗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载,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千活儿了。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形容喜庆、热闹的四字词语是______,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的四字词语是______。
【3】读文中画“ ”的句子,这段话写出了元宵节的一大特点——灯多:从“整条大街”可以看出挂灯的______;从“几百盏”可以看出______;从“有的……有……有的……有的……有的……”可以看出______。
【4】选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有声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画“﹏﹏﹏”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背着幸福上楼
徐成文
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我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住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朵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了?
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我背着你在这小花园里转一圈,试试我的力气。母亲说我胡闹,累趴下不是玩的。我说没事的,小时候都是你背我,现在儿子背你一回,就当还账。也是想叫你看看,儿子膘肥体壮,你就是回老家住了不是也放心?
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果然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赘,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诓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为什么用得好。
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标题改为“背着母亲上楼”,你认为怎样?请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虚己以听,从善如流
如果能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正确的建议,就会发展得更好。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唐朝初年,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suí)炀(yáng)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jiàn);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zhūn)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史学家、文学家。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而采取的重要政策。“精兵简政”最初由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这一政策,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执行了这一政策,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作用。
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也要做一个能够虚心采纳别人意见并且正确运用的人。
【1】这篇文章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安排材料的。
【2】请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文中两个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写出作者选取的前两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科学怪人”
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
英国人的衣着一般是比较考究的,而卡文迪许却总是穿着过时的服装。他的衣服很少有一件是纽扣齐全的。
卡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客厅被他改作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堆满了仪器。卡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卡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他的藏书很多,别人向他借书要办借书手续,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个手续。他的书从哪里拿,以后还要放回到哪里去。
卡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不喜欢那些慕名来访的人打扰他的研究工作。别人来访问时,他常常是一言不发,还在思索着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呢。迫不得己时,他才应付一两句,声音尖锐而急促,似乎想尽快地把话说完。客人走时,他刚送到门口,就飞也似的奔回实验室'诸如此类关于卡文迪许的怪事多得说不完。
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不过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事上罢了。卡文迪许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他死后,人们找到他的许多遗著,发现其中有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卡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
【2】把短文分成两段,在文中用“||”表明,并写出段意。第一段: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
【3】说说你从本篇短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难忘的两分
期中考试,我数学得了98分,排列全班第一名。放学后,我拿着试卷(juàn quàn)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一进门,就眉飞色舞地对妈妈说:“妈,我又拿了个‘冠军’!”
妈妈接过试卷 看了一眼 高兴得两眼眯(mī mǐ)成了一条缝 赶紧围上围裙说 妈妈给你煮两个大鸡蛋 慰劳慰劳你 那顿饭吃得特别香。饭后,我要妈妈在试卷上签字。妈妈有个习惯,凡是她签字的卷子,她都要认真检查一遍。
妈妈检查完我的试卷,意外地发现一道小题答错了,老师却没有发现。诚实的妈妈没有隐瞒我的错误,在我的试卷上写了如下一段话:“发现一处差错,应扣两分,请老师验证。”落款是妈妈的名子。我看了妈妈写给老师的话,沉不住气了,向妈妈提出了“抗议”。妈妈说:“那好,是对是错,咱们再算一遍吧!”算的结果,还是我错了,把7.89写成了78.9。妈妈说:“服气了吧?拿去让老师重新给你判分吧!”重判,重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减去两分,意味着我的第一名不翼而飞!我觉得还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来处理好,反正我自己已经知道错了,这次就维持原判分数得了,然而妈妈不同意。妈妈透过这应该减去的两分,似乎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妈妈说:“数学成绩可以用分数来计算,而诚实——一个人最可贵的美德,却是用分数难以计算的。把实情告诉老师,你失去的是不应该得到的两分,而得到的却是无论多少个两分也换不来的诚实呀!孩子,你是要虚假的两分呢,还是要可贵的诚实呢?”
妈妈的一番话,使我深受教育,我自然要可贵的诚实。透过这难忘的两分,我看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
【1】我会写出下列反义词。
诚实(_______) 得到(_______) 抗议(_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空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4】我会在文中找出四字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妈妈透过这应该减去的两分,似乎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这“更重要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诚实?妈妈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诚实的孩子
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诵的寓言故事很优美 很动听 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得米特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得比你写得更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有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他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在刚才那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难道叫我做一个说谎话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明白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呀!”
【1】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2】读一读.填一填。
亲切地( ) 认真地( ) 狠狠地( ) 高兴地( )
【3】屠格涅夫的妈妈让儿子在客人面前朗诵寓言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儿子回答了得米特里耶夫的问题后,妈妈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哪句话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正确的括号里打“√”。
(1)文章写的是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的事。 (_______)
(2)文章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诚实,不说谎话的故事。 (_______)
【6】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话想对小屠格涅夫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补充句子。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______。
(2)蝌蚪在池中游得欢。
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岩石上长着珊瑚。
(1)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被”字句。
狂风吹弯了橡树的躯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做。(8分)
(1)学校开展活动。(扩句)
(2)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缩句)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改“把”字句)
(4)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修改病句)
19、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微笑”、“诚信”、“梦想”等等,把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围绕中心把原因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3)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