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松鼠是一种ɡuāi qiǎo(____)的小动物,有着línɡ lónɡ(____)的面孔,生活在树林里,非常jǐnɡ jué(____)。它们会用爪子和牙齿shū lǐ(____)全身的毛,fán zhí(____)速度比较快,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2、课文内容我了解
(1)《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在( )和( )中飞翔的理想与信念。
(2)我要在( )、( )、( )和意志的蓝天展翅翱翔。
(3)《囚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两句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 和 。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条无耻的“活”路。
(4)《囚歌》一诗表现壮美,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 ,一种不可压抑的 ,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 。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见( )识( ) 打破( )( )问到底
( )( )不齐 冰( )( )盖 安( )( )恙
藕( )( )连 轻( )( )举 ( )不( )心
4、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小溪泛尽却山行。
(4)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本单元我们感受了________的黄山奇松,欣赏了________的黄果树瀑布,了解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我要为它写一句赞美的话________
⑵、迎客松________,枝干遒劲。虽然_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
⑶、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________。
⑷、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菩萨,有________的天王,还有________的力士。
⑸、黄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绝”闻名于世。
⑹、 莫高窟不仅有________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________的壁画。
6、古诗阅读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 )庐,笼盖( )四野。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 )__________________。
【1】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怎样的景象?( )
A.天好像锅底一样,田野到处都是绿色。
B.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4】读古诗,想象画面填空。
我看到了(______)的天空,(______)的草原(______)的牛羊。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A.攀(五岭) B.越______ C.渡______ D.夺______ E.翻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下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2分)
2.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_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 ”画出来。
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重点写的是________,
从“_________”二字可以看出来。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
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重点。
9、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摔。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损坏),父亲只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居然 果然)出事了。工友闹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上面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
【2】用“\”将第五自然段括号中不正确的词划掉。
【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避免”的“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幸免 B. 免费 C. 任免 D. 免疫
【4】写出“坚决”的两个反义词: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中,写父亲平时给我讲解问题的态度是_____的,这一次回答我的态度是_____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第五、六自然段通过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检查、父亲烧毁书籍和文件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都劝父亲离开北京等内容,表现了局势严重。
【7】第六自然段主要对父亲进行了____描写。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突出了父亲说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父亲不能离开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_________,(2)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让世界看到你
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
议命运对他的不公……
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
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
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母亲惊异地发现儿子的泪水止住了。
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他来到了波
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钱交学费。
他30岁那年,幸运地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1994年,他应邀参加帕瓦罗蒂的个人慈善音乐会,与大师同台演唱。他在获得“圣莫雷音乐节最佳新人奖”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朝他砸来,从1995年至今,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有他出现……现在,他是卢卡博凯里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两千多万张。
创造奇迹的人名叫安德烈·波切利。2007年秋天,在他的49岁生日宴会上,波切利凑近父亲的耳朵,轻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你的耳语改变了我的人生——37年前是你凑在我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声嘶力竭~( )—( )
咆哮~( )—( )
【2】父亲寡言少语,但他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安德烈·波切利,请从文中找出父亲说了怎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有许多关心你的人在鼓励你,他们都对你说过什么样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想象到安德烈·波切利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草原》片断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请作调整。正确的顺序为: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缺漏的词语。
(3) “一”有四种解释:A数词;B相同;C满、全;D专一。“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 种解释,“一碧千里”的“一”应取第 种解释。
(4) “翠色欲流”描写了 ,“一碧千里”描写了 (A绿的颜色;B绿的神态;C绿的范围;D绿的广漠),“欲”的意思是 。
(5)用“~~”画出两个比喻句。其中第一句用 比喻 。又用 比喻 。第二句用 比喻 。
(6)这段文字在描述时,采用了 的写法,在写草原的“天底下”时,从 、 、 、 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
12、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以上
【2】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哪两个( )
A.青,取方于蓝而青于蓝。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文本中的“必剩客”是指_________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_________。
13、读短文,回答问题。
萨沙朝蔷(qián qiáng)薇花丛( )去。大雨已经( )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 )着头,显得更加娇嫩(nèn lèn)。萨沙( )起雨衣,轻轻地( )在蔷薇花上,( )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⒈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表示( )的词。
⒉ 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⒊ 用“ ”画出萨沙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句子。
⒋ 用“~~~”画出雨中的蔷薇花非常需要别人的保护的句子。
5.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对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⑴ 萨沙在问妈妈,自己做了保护蔷薇花的事,是不是最弱小的了。
⑵ 萨沙保护了蔷薇花,说明萨沙是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孩子。
⑶ 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保护了别人。
14、课内阅读。
荷 花(节选)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选文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关于加点的“冒”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冒”是不顾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换成“探”。
B.“冒”表明荷花不是自然长出,也不是偷偷钴出,写出了荷花挣脱束缚伸展的动态美。
C.“冒”写出了白荷花不停生长、卓尔不群的样子。
【3】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的句子中“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的是___________,读着第①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__________。
【4】读了选文我知道了:第①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_的形态,第②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_的形态,第③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_的形态。(填序号)
A.含苞待放 B.蓓蕾初绽 C.欣然怒放
15、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1)例: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香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妈妈正在家里打扫卫生。
_________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小白兔割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青蛙_________在_________捉虫子。
17、按要求完成下列的句子。
(1)改为陈述句。
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不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不正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①上课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只有三四个同学做小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到了王老师亲切的笑脸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被”字句:
2、阿姨推开大门。
扩句:
3、补全下面的句子。
(1)蘸出的糖葫芦 ,这叫万年牢。
(2)王琳的作业 ,这才叫优秀作业。
19、按要求改句子。(12分)。
(1)刘邓大军向西南方向奔去。(改成比喻句)
(2)小红军很可爱。(改成感叹句)
(3)我们上课时要认真听讲。我们上课时要积极发言。(用关联词连句)
(4)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改病句)
20、读下面的句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1.那个球被马嘴保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球门方向搞反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请你写一种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样子、特点和作用。
要求:1.语言通顺,具体。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3.题目自拟,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