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义词。
低——(______) 展开——(______) 潮湿——(______)
藏——(______) 开——(_____) 有——(______)
爱——(______) 晴——(______) 美——(______)
直——(______) 有空——(______) 快——(______)
2、照样写词语。
黑沉沉(ABB)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先补充词语,再选择词语填空。
左( )右( ) 手( )足( ) ( )风( )雨 ( )公( )法
摇( )晃( ) 光( )化( ) 无( )无( ) ( )忠( )国
(1)包公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人们的爱戴。
(2)南宋抗金名将岳飞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令人感动。
4、课文回顾。
本篇课文讲的是________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________,大胆地向先生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郊游是我们每个少年儿童向往的事情。在lǜ tǎn_____般的草地上玩耍;看路边的小花huā lěi_____初放,散发出淡淡的yōu yǎ_____的甜香;赏天边那一抹绚丽的cǎi hóng_____,更有哪个小伙伴bié chū xīn cái______,来个花样小游戏,真是让人liú lián wàng fǎn_____,乐在其中。
6、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
【2】请摘录词中原句填空。
在这首词中,“__________”写出了行军之艰难;“__________”写出了气候之恶劣;“__________”写出了队伍之庞大;“__________”写出了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学习的古诗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诗句默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 ________ D __________ E喜踏岷山
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在伞里吗
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脊背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战栗!
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题目“你在伞里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地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儿。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微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语句。
【3】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材料一的图片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个自然段分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________;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________作比较,说明鲸的________。
12、美文欣赏。
当灾难来的时候
1908年的一天中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村庄里,好多人正在屋里纳凉。突然间吹来了一阵阵风,风吹的人很凉爽。于是,好多人走出室外,可走出室外的人几乎同时看见了远处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气流,旋转着向他们奔来,人们都吓傻了。有的人反应了过来,高声的吼道:“天哪!龙卷风来了!”小村庄顿时乱成了一团,恐惧占据着人们的心理。这时,几乎所有的人几乎都跑进屋里,关窗锁门,以徒躲避龙卷风的袭击。瞬间,龙卷风便铺天盖地的袭来,凡其路过的地方,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的顶棚瞬间就飞了起来……
十几分钟过后,曾经热闹繁华的小村变成一片废墟。此次灾难,共有一百多人遇难,几乎每家的房屋都倒塌了。可奇怪的是,杰克大叔家的房子却是安然无恙,除了屋里的东西一片狼藉以外,其他地方都完好无损,人们感到十分奇怪,便问杰克大叔,杰克大叔一脸茫然,他说他不知道,那个时候他正在地窖里干活。
专家对此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查明了杰克大叔家的房子能在龙卷风的袭击中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大叔家房子上的门窗并没有像其他人家那样将门窗紧闭着的,相反,却都是敞开的。气流经过他的房子时,能够畅通的流动,从而缓解了龙卷风中心向上的提升力,因此,他的房子能够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杰克大叔的房子能在龙卷风的袭击中幸存下来,也许会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当灾难向你袭来的时候,敞开心灵去面对他,灾难会因为你的勇敢而变得软弱。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狼藉——
茫然——
(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3)杰克大叔的房子能在龙卷风的袭击中幸存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请划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
(4)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
13、课外阅读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走在狭窄的阡陌上,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牲,kǒng pà( )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踌躇的时候,带头的大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chí yí( )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住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的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类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在它沉默的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附在它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路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yōu xián( )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我特别尊敬。
【1】按文中的拼音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
【2】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用“ _____”画出来,受感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上面作者列举的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特点,填写在横线上。
①荷兰的牛: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的牛:_______________
③西班牙牛:_______________
④印度的牛: _______________
⑤中国的牛: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赞美中国的牛,它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与文中带“_____”的句子前后相照应的地方,在底下画上“ ”。
【6】见物联想是一种写作方法,你从中国的牛联想到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文段,做练习。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1】文中“我”指的是________,“我”把________藏了起来。
【2】雾说了什么话?用横线画出来。
【3】雾还有可能把什么藏起来?写一写。
雾把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4】我觉得雾还像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仿写比喻句)________
(2)停在大松树上的小苍蝇伸起腿来拂拭着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缩句)_______
(3)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修改病句)______
16、仿写句子,用上带线的词语。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17、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例: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用带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7分)
(1)扩句:同学们听课。
(2)缩句:我久久地凝视着手中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
(3)自行车撞倒了老奶奶。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4)他从这么高的树上摔下来,怎么会不疼呢?
改为陈述句:
(5)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培养着祖国的下一代。
仿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6)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改为反问句: 。
(7)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修改病句:
20、将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军医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在生活中游览过很多地方,请你以“游 ”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出景物的特点,可以运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书写要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