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填空。
“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画。“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漫不经心”的“漫”意义应为____,“江水漫堤”的“漫”意义应为____,“漫山遍野”的“漫”意义应为____。(后三个空填序号)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的音乐家》围绕着“______”来写。
从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的。
(2)我茫茫然地望着______的______的父亲。
(3)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______;坐在一棵树下,听听______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______。
3、根据对话,补全所缺部分。
路路说:“状状,你知道五行是哪五行吗?”
状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不对?”
路路又说:“那你总说自己五音不全,你知道五音又是哪五音吗?”
状状说:“这个简单,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头发苍白,形容人苍老。 (_________)
(2)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_________)
(3)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_________)
(4)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_________)
(5)笔直陡峭。 (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qín guó zuì hàn yīng xió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zàn měi zhào gù yí huò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1】“可曾”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表示祖先做的这些事都是猜测的。
【2】文段想象了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一些活动,表现了( )
A.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B.孩子们的无知
【3】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请你模仿这段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词中“____________”写出了路途的艰辛遥远,“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含蓄地表达了将士在外对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3】用“______”画出词的上阕中动态描写的句子,再用“ ”画出其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4】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佳作,请写出下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9、阅读。
蟋蟀出生记
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ɡ)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本文选自《__________》,是法布尔写的。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也是出自这部书。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蟋蟀出生的过程,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细读文章第3、6、7段,将蟋蟀出生的过程补充完整: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观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4】文中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蟋蟀的出生过程,请你找出三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并写出相关的例句。
说明方法 | 例句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句中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我们知道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需要具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来回答)
10、阅读理解。
神奇的口哨
春姑娘有一个神奇的口哨,这个口哨吹到哪里,哪里就有动听的歌声。 口哨吹过小河,小河融化了,发出哗啦啦的流水声,好像在说:“春姑娘,你好!”
口哨吹过树林,鸟儿醒了,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儿,好像在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口哨吹过春雷公公的家门口,春雷公公敲起了它的大鼓,“轰隆隆——”好像在说:“欢迎你,春姑娘!”
口哨吹过我们的学校,小朋友们一溜烟地跑出教室,高兴地欢呼:“春姑娘,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这个口哨将世界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会。
1.这篇短文的意思是( )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写春姑娘会吹神奇的口哨;
②春姑娘神奇口哨的作用;
③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④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
2.为什么小河、鸟儿、春雷公公说话时前面都要加“好像”这个词,而小朋友说话时就不用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试着用文中写事物的方法,再想象一个欢迎春姑娘的场景,写下来。
口哨吹过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
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⑤我静静地凝视着山野中那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梯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纵向,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梯级而上,最高处海拔860米左右,垂直高度达500多米,高低错落,如链似带;横向,梯田绕过山梁岭脊,连绵5公里,共1600多亩,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态,波澜壮阔。在青翠的茶园和金黄的梯田之间,村舍如棋盘落珠,从容祥和。此时,阳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连着一丘,风吹稻浪连绵起伏,铺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画,将整个念山映衬得明亮耀眼,美不胜收。
⑥我忽然热泪盈眶,为这遗世独立的风景,那如锦如绣的念山画卷倏地嵌进了我心灵的画框,让我久久记忆,久久思念。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__________)
(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从文中寻找恰当的短语,补充写景顺序。
(_______)→到达最高峰→(______)→上到观景台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云上梯田的特点的一项是( )。
A.规模宏大
B.美丽如画
C.层次丰富
D.从容祥和
【4】画“ ”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梯田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5】想象念山的美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美在山道_______,美在最高峰顶古木______,美在茶园生机_______,更美在云上梯田如一幅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虎先生
从前有一位画家,一天刚画好虎头,有位朋友来请他画马,他就在虎头下加个马身,朋友不要这张画了。
这位画家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从此人家叫他“马虎画家”。
一天, 他的大儿子看了画问:“这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问他,他说是马。
后来,大儿子外出打猎,看到一匹马,以为是虎,一箭把马射中,结果被人痛打了一顿;小儿子在野外看到一头虎,以为是马,想骑上去,结果被老虎吃掉了。马虎先生大哭了一场,决心今后做事一定认认真真,不再马虎了。
【1】读一读:从前 朋友 打猎 决心 马虎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______) 今后——(______)
【3】选一选。(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 做事不要马虎 B. 要把老虎画得像一些 C. 要把马画得像一些
13、我是阅读小能手。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积雪很厚,终年不化。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它们都胖乎乎的,十分耐寒。企鹅一点儿也不怕人,非常讨人喜欢。
【1】这段共___句话。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南极寒冷的句子。
【3】“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
【4】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_____。
【5】选择正确的答案,对的打“√”,不对的打“×”。
① 南极的动物只有企鹅和海豹。 (_____)
② 南极的动物都十分耐寒。 (_____)
③ 企鹅一点儿也不怕冷,非常讨人喜欢。(_____)
14、阅读短文。
半瓶阳光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 ”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 !”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我当然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 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回屋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她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滋鞄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发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 “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__________) 顽皮——(________)
【2】短文第1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A.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 B.点明短文的中心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小女儿捉到了阳光?用横线画出来。
【4】仔细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1)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
(2)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第(1)句中的“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中的“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月街是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爸哪能答应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陈述句
(1)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它们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句子补充完整。
爸爸的鞋子像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①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被满面笑容的外公叫进房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累得不行了,不得不休息一会儿。(改为一般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已经快晚上八点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例句用动作描写来表现词语。
例句:写“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儿都不敢喘。
写“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句。
①长势喜人。
②生态保护区生长着银杉树。
21、看图写话。
请你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画面中是什么季节,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用几句话来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