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辽源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 )

    A. 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   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 2、按要求选择。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空白处,使语义最通畅的一组关联词是( )

    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 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   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 ,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A.所以 因为 因而

    B.因此 虽然 因而

    C.但是 因为 并且

    D.但是 尽管 并且

  • 3、下列句子中对“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赢粮景从(表修饰的连词)

    ②争宠心害其能(因而,表因果的连词)

    ③信见疑,忠被谤(却,表转折的连词)

    ④去草实食之(相当于“以”,表目的的连词)

    ⑤王怒疏屈平(就,表转折的连词)

    ⑥吾恂恂起(不译,表修饰关系)

    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而且,表递进关系)

    ⑧诸君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如果、假使,表假设关系)

    A.①②④⑥⑦⑧ B.②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⑧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日前正在研制一种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并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既能够载人, 也能把卫星等航天器送到太空。

    B. 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 身上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C.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认为,坚持自主研发不仅仅是民族情感的问题,更是商业和技术上的 选择。因为“拿来主义”看似是一条捷径,却盖不出高楼大厦。

    D. 今年 5 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确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发 展目标,将以纯电驱动作为中心,研发新能源汽车。

  • 5、“试问娴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哪个字是错的(  

    A.娴一一闲

    B.草一一雨

    C.风一一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蓝诗玲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关乎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回应一个同时需要民族意识和超民族意识的时代?她的看法是,只要民族国家仍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凭借,民族本位的思维就会压倒国际主义的思维。此种说法未免画地为牢,事实上,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

    ②以中国为例,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一直在互动之中,将中国与西方截然两分已经价值不大。比如说到汪曾祺,重要的不是诺贝尔奖是否有能力领会汪曾祺文学语言的古典韵味,而是它如何评估汪曾祺熔铸古今中西的创造性。汪曾祺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士大夫,他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以其独到的才情与智慧,为当代中国小说闯出一条新路。而且,汪曾祺并非只是在语言上用力,其语言的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人情之美,而这种美又并非一味的诗意,而是在极左语言的灰烬中抢救出来的一种灵明,是温润如玉却潜藏着丝丝裂纹的优雅,是从洞明世事的悲悯中释放出的生气。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但无论如何,问题不能被简化为要民族性还是要世界性的问题,既不能偏激地认为中国文学不需要在意来自他国的奖项,也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行话作为文学的评价标准。

    ③就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来说,立足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相反,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之所以能够为某一民族国家严肃的文学人所尊重,是因为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刺激,用来疗治民族与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诺贝尔文学奖的诱惑如此强大,这诱惑不仅来自奖金,更来自从国民作家一步跃进为世界文豪的无上荣光。鲁迅当然明了这种诱惑,所以他在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信中把话说得十分严厉,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在鲁迅看来,中国作家认为自己不配,比认为自己足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更好。这似乎缺乏文化自信,其实却是从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出发。倘若我们不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而是一直将中国人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当作最大的问题,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这个奖的存在就会成为破坏民族文学发展生态的因素。

    ④对于鲁迅的这一告诫,中国文学人一直心有威戚,不过时至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一则,在后殖民的语境中,第三世界国家似乎应当放下国民性批判的包被,何况,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未必就超过其他国家,我们不必责已太过;二则,中国正处于全面、高迷的发展时期,完全应该在未来获得更多国际奖项,以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鲁迅自有低调的理由,那时的中国整体地被西方无视,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莫言的获奖或许预示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而更进一步的想法也许是: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更适合于中国文学且有能力与诺贝尔文学奖抗衡的国际奖项?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使不同地区的作家追逐单一奖项,必然会使原本参差多态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呈现出极不对称的供求关系,使缺乏相关文化资本的国家产生强烈的匮乏感。从而导致对新殖民主义秩序的强化。

    ⑤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让文学不仅仅关心地方,亦能自然而然地关心远方和他人,同样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而要使这类期待成为可能,首先是要在具体的命运共同体的内部以及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找到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使具体的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不断扩大自身。这既是作家和文学研究者的使命,也是国际性文学奖的责任。

    (摘编自汤拥华、朱国华《诺贝尔时代的终结与文学世界共和国的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是因为担心助长国人的虚荣心,会不利于民族文学的发展。

    C.真正找到了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的国际文学奖,也还是要立足作家的民族性。

    D.如果诺贝尔奖对汪曾祺的创作性没有能力进行评估,那么就不需要诺贝尔奖的评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中国诺贝尔情结中出现的片面认识,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不同的观点。

    B.文章在论证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处于互动中时,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

    C.第四段立足现实分析,指出只追逐单一奖项,会使缺乏相关文化资本的国家产生匮乏感。

    D.文章对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观点既有肯定,又有新时代下的思考,彰显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低调地拒绝诺贝尔奖提名和莫言欣然获奖,这种变化背后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已经超越西方。

    B.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既能从民族本位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国际主义,又可以通过积极的国际主义重新定义民族本位。

    C.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可以用来刺激、疗治民族和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国家越有尊严。

    D.倘若未来在主要大洲上都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国际文学奖,可能会对某一文化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产生一定制衡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补出下面空缺处。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子《劝学》)

    3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

    5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6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7)一夫当关,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8)月子弯弯照几州,____________ (杨万里《竹枝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

    (2)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4)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

    (6)《书》曰:“满招损,________。”

    (7)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告诫世上女子不要过分沉迷在甜美的爱情之中。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仰观冬春之景,见到“_________________”,峰间瀑布飞悬,山水树木“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无穷的趣味。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分别从“才”与“德”两个方面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其中“司马青衫”典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例如《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中云是动态的;《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的云又被拟人化了。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其四)》

    (4)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渡青草湖

    (南朝陈)阴铿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注]①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北连洞庭湖。②桃花:桃源县在沅水附近。杜若:香草名。《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的句子。③茅山:在江苏句容县,相传汉代有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巫峡:有巫山神女的传说。④逗:停止。⑤讵:犹“岂”。《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一苇”指小船,“杭”即“航”。

    1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    

    A.王之涣的《凉州词》

    B.左思的《咏史》

    C.柳永的《八声甘州》

    D.杜甫的《登高》

    2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洞庭”一联点明时令,勾勒出湖水浩渺的全景。

    B.“沅水”一联诉诸视觉与嗅觉,写出湘沅二水飘逸出尘的神韵。

    C.“带天”一联,写出湖面上巨浪滔天、浮光跃金的壮美。

    D.“行舟”一联借远处的扁舟与倦渡的飞鸟,展现出湖面的辽阔。

    3作者擅长以景传情,抒写丰富的情感。请具体结合作品,对此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晋书·陶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B.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C.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D.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人在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起的对名的解释和补充的表字,有的字与名相近相成,也有的相反相成。

    B. 祭酒作为名词可以指出行的饯别酒,也可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还可以指汉魏以后的官名。在本文就是指飨宴时酹酒祭神的人。

    C. 秫谷就是黍米,也就是高粱米,黍作为五谷之一,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D. 三径,自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天资聪慧。他从小就显露出自己非凡的写作才能,觉得朝廷看重,虽然他多次辞职,但朝廷还是多次想召他为官。

    B. 陶潜一生清贫。为了生计,他曾被迫为官,要不是实在无法接受官场的腐朽,他也不会多次辞官不就。

    C. 陶潜生性爱酒。为了酒他宁愿抛弃家庭生计,把公田全部种秫谷酿酒,为了酒,他可以抛开自己待人接物的原则。

    D. 陶潜独立率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令,与朋友往来,不分贵贱,有酒辄设,醉后便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00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

    100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情……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给对方写一封信,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