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制的围棋棋盘盘面纵横各多少道线?( )
A.12
B.15
C.18
D.19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工作人员利用批发市场交易的高峰时间,以面对面的方式向广大商户和消费者进行宣讲,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②如果我们每人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元钱,积羽沉舟,就可以救助许多失学儿童。
③在此次展览中,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精选了76件敝帚千金的珍贵文物参展,以汉唐文物为主,向参观者讲述扬州历史上的繁盛景象。
④VR体验馆内的电子墙上,刚刚还是太空邀游的壮阔画而,转眼变成了深潜海底的美丽图景,令参观者目不暇给。
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一系列人物,尤其是诸多英雄人物,如程婴、公孙杵臼、荆轲等,对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塑造,真可谓厥功至伟。
⑥只要双方互敬互谅,自觉换位思考,你们一定会白头如新,经营好自己的温馨家园,共同感受到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①④⑤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这份不虞之誉,这位衣着朴素的东北老人捋一捋胡须,面带微笑地回答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只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②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面对一本好书,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
④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公司董事长敏锐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干劲。
⑤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
⑥春天暖阳普照,和风拂面,池塘边垂柳绽绿芽,田野里百花齐放;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A. ①⑤⑥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在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军”泛指唐朝的军队,课文指唐军不再听从唐玄宗的命令讨伐安禄山叛军。
B.“行宫”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D.“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一般过着清苦寂寞的生活,而人们却视之为神圣超凡。
6、 (二)
这就是动物进化研究中有名的“RRR”难题。不少科学家冥思苦想,企图解开其中的奥秘。
开始,一些科学家这样解释“RRR”难题:动物身上的细胞是活细胞,它们必须通过血管与心脏相联,通过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而轮子必须能转动。由活细胞组成的器官一转动,势必会把血管神经缠绕起来,妨碍其功能。在自然界,一些类似于轮子能滚动的动物都是依靠全身来滚动的,如穿山甲会变成一个大圆球,沿着斜坡朝下滚,以逃避敌害的追捕。因而动物不可能以身体的一部分器官进化成能滚动的轮子。这种解说很快就被驳倒了。人们指出,动物身上除了细胞组成的活组织,还有一些具有一定功能的死组织,它们无需血管神经支配。例如我们的指甲,动物身上的蹄、角等。活组织不能进化成轮子,为什么死组织不进化成轮子呢?为什么老鼠不长出旱冰鞋似的死骨组织?为什么猫不长出可以伸缩的爪轮?
人们从动物身上难以找到答案,转而从动物和生活环境的关系中去寻找答案。不久前,美国芝加哥大学解剖学家拉巴比拉对“RRR”问题作了新的解释。他注重于动物与环境的联系,有许多新的思想,较深刻的见地。
拉巴比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轮子,在16世纪发明了轮椅,17世纪发明了旱冰鞋,18世纪发明了自行车,但是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轮子并没有完全取代步行。在许多场合,人们还是喜欢以步当车,只有在较长距离交通时人们才不得不借助于轮子。人们虽然发明了轮子,可是还是不能放弃步行,这也可以提供为何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的线索。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对选文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是
A.一些科学家利用了穿山甲依靠全身滚动来逃避天敌的例子成功解释了“RRR”难题。
B.从选文得知,动物身上的细胞是活细胞,必须通过血管与心脏相联,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而血管神经是不可被缠绕的。
C.动物身上还有一些死组织,它们不是细胞组成的,无需血管神经支配,例如指甲、蹄、角、爪子等。
D.人类发明轮子的历史已有六个世纪左右,但是至今轮子还没有完全取代步行,除非在较长距离时人们才借助于轮子。
【2】对“RRR”难题的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RRR”难题属于进化论研究范畴。
B.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对解决“RRR”难题有帮助。
C.“RRR”难题就是“动物身上为什么进化不出轮子”这一问题。
D.动物身上的细胞研究对解决“RRR”难题没有任何帮助。
【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4】由选文可以得知,决定动物身上能否进化出轮子的关键因素是
A.细胞 B.环境 C.时间 D.血管神经
【5】对选文中的例子分析不正确的是
A.穿山甲一例意在说明活细胞是无法进化为轮子的。
B.老鼠与猫之例意在说明动物的死组织也是无法进化为轮子的。
C.古人发明轮椅、旱冰鞋和自行车的例子意在说明古代科技较发达。
D.人们喜欢以步当车的例子说明了轮子不能代替步行。
7、按要求填空。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论语》)
(2)古诗词的句法不同于现代汉语,一句诗/词中可以全用名词,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全是名词,杜甫《旅夜书怀》全是名词构成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登高望远,常叹惜人生有限、自然永恒,借此抒发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李白登上凤凰台,感叹六朝繁华如梦,最后回到现实还是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多次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坚定信念,如“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他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__________”一句也表明他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
(2)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引起诗人对青春往事的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又用杜鹃表达悲切之情。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时令,“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迁谪之路荒远、艰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猿声哀怨凄惨,沙渚色彩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慨叹“开始总是很容易,坚持下去却很难”。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2)传统文化中,鱼、雁是信使的代称,《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鱼雁无法传递音讯的意蕴,从而含蓄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
(3)“铁马”让人想到披甲奔跑、快疾如风的战马,力量感十足,充满战意豪情。该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中,以历史人物自况,流露出有志报国却不被重用的苦闷与惆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抒发了为国立功的决心抱负。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美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3)《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句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写了苔薛和青草,渲染了“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色彩鲜明,显现出勃勃生机。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出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在四川逃难期间,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以至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在雨夜里听到风铃声就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意思是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贵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和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含之情。
D.“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这两句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表现唐玄宗因思念而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
【2】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唐玄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
B.在节选部分,诗人刻画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在这部分诗歌中,诗人把唐玄宗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普通人。
C.在这部分诗歌中,作者通过景物的渲染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有时景中见情,有时融情于景。如“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D.在这部分诗歌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还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表现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学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④。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有删改)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③辟雍:太学名。本是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东汉以后,历代都有。④李纲:字伯纪,北宋福建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当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加以管束。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也可指开国君主追尊先祖的庙号。
B.“朝廷”指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C.“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公办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发展于宋代。
D.“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还要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同时又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请从毛泽东、辛弃疾、海明威、巴金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创作文学作品(必修教材内)时的场景。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字数在140至16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