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松原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谈到读书的三个维度,提倡“多读无用之书”。为什么这么说?         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

    ①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

    ②最典型的莫过于搁置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

    ③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

    ④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兴起了“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对此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亢不卑地拿。

    B.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及时向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C.鲁迅的文学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不仅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而且已经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

    D.根据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口迁移,该文件进一步细化并明确了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本落户条件。

  •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据书上记载:一颗发育充分的黑冬麦,在抽穗期共有1400万条根

    ②如甜菜的根可以入土3米,苜蓿的根可以入土20米

    ③每颗植物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植物的根系是十分庞大的

    ④还有一种青苹果树的根系向四周延伸的直径可以达到27米,比树冠还要大3—5倍

    ⑤植物不仅有根系,而且扎得很深

    ⑥此外,一般植物的根系向四周延伸的直径可以达到3米以上,而向日葵的根系可以向四周延伸五米

    ⑦如果把这些根一条条连起来,总长度可达600米以上

    A.①⑦⑥④②⑤③

    B.③①⑤②⑦④⑥

    C.①⑦②⑥③⑤④

    D.③①⑦⑤②⑥④

  • 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你不需要很强大,你的力量在云里”。           

    ①是通过各个端口的自主调整而自我实现的

    ②即使某个端口坏了,某些节点断裂了

    ③而且,“云”的升级更新

    ④“云计算”时代,单机的自身性能已经微不足道

    ⑤也不会影响到“云”自身的功能

    ⑥手机、电脑以及其他设备,就其计算能力来说是一样的

    A. ②⑤⑥③①④

    B. ②③①⑤④⑥

    C. ④⑤⑥②③①

    D. ④⑥②⑤③①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目(chēn)   临(mò) 忙不(dié)   立之地(zhuī)

    B. 弃(bìng)   频(1ǜ) 并莲(tí) 见风使(duó)

    C. 伤( chuāng) 赋(bǐng) 众生( xiàng) 寥若星(chén)

    D. 脚(biè) 盘(jù) 一烟(liù)   剑拔张(n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段关于“雨”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他是一个对大自然特别敏感的人,大自然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在他的心灵世界引起反应,在他的诗中留下精妙回响。若要从唐代选一个诗人来作写雨的探花郎,那么我真心推举他——韦应物。和朋友分别时,“ ”;和友人不能见面的时候,他会有“ ”的念头;等到相逢时,“ ”,这是对友人身上隐士之风的赞美;在大宴宾客的盛宴上,“ ”,何等雍容,极有身份。

    到了宋代,苏东坡写雨总是令人 。他用诗写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将夏天的雨写得 ,也是一派大家风度。他用词写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风雨自然不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到了 的境界,人,已经活在了风雨之上。

    (二)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根据文意(一),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相送无限情,沾襟比散丝   ②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③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④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A. ②④①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②④

    2依次填入文段(一)第二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无与伦比 淋漓尽致 超然物外

    B. 无法企及 穷形尽相 超然物外

    C. 无与伦比 穷形尽相 随心所欲

    D. 无法企及 淋漓尽致 随心所欲

    3文(二)中“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这句话中包含多种修辞,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文(二)中所述下列听雨场景,与右图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疏雨滴梧桐

    B. 骤雨打荷叶

    C. 江阔云低客舟中

    D. 白头听雨僧庐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择吉,是中国人做大事舫通常要做的一项古老传统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己有之。

    (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结尾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以此表明自己在获得短暂“宁静”后不得不回归残酷现实。同夜游的苏轼则自适太多,从他《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的结束出游的方式也可以看出。

    (3)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 《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有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____________”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揭露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句描写了桃花源中老人、 孩子的幸福安宁生活。

    (3)《登高》中道出诗人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_____”一句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2)《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黄鹂俗称黄莺,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意义,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等等。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分析有人不愿意采用某种手段来活命或避祸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刻画出潭边“青树翠蔓”的美丽姿态。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想象当年刘裕北伐情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直切诗题“暮雨”,一个“里”字,既写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送别场面,低迷压抑。

    B. 颔联“重”“迟”二字用意精深,重,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迟,则移情于鸟,鸟亦感怀伤别,迟迟不愿离去。

    C. 颔联不写离舟而写来帆,别具匠心,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诗人久留不归。对来帆的关注,正是对去帆的遥念。

    D. 颈联写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在想象李曹东去,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眼前景与意中景并列,表达了两地相思的深情,。

    E. 从结构上来说,全诗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联联写雨,一脉贯通,浑然成境。

    2这首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题材相似,但情景关系的处理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黄氏世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赀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

    ②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梦升。

    ③后七年,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初任兴国军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去。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时予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唏,相饮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

    ④后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又遇之于邓间。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我知,我羞道于世人也。”求之,不肯出。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笑曰:“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辩雄伟,其意气奔放,犹不可御。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独其文章未衰也。

    ⑤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

    ⑥吾尝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 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藏。孰与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

    (欧阳修《黄梦升墓志铭》有删减)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乐以家赀乡里____________   (2)心已独梦升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文章意气自豪。(本文)   木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

    B.常问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本文)   皆出于此乎?(《师说》)

    C.肯出其文。(本文)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独其文章未衰也。(本文) 后人哀之不鉴之。(《阿房宫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世之人不我知,我羞道于世人也。

    (2)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

    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作者三次“为梦升而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叫“滑坡式许愿”,指每一次诚心许愿的标准都越来越低。比如小时候许愿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纠结到时候是读清华还是北大;到高一时,定位考一所“211”高校;到高三时,也许一部分人的目标变成了上一所普通院校;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最后只希望自己的生活别太倒霉就行。

    上述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