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阳谷皆入汶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道皆砌石为磴
C.多平方,少圜 方其破荆州
D.举匏樽以相属 中谷绕泰安城下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祠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________,如锦如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有/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________,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A. 林中有碧波闪闪 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
B. 林中有波光粼粼 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
C. 林中有碧波闪闪 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
D. 林中有波光粼粼 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内电影市场缺乏原创能力,跨国翻拍层出不穷,然而质量却不郎不秀,现状堪忧。
B.娱乐至死的当下新闻热点频出,有人真相尚未清楚,就汲汲皇皇乱加指责,态度浮躁随意。
C.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和自己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这现象早已不足为奇。
D.一个人做事,是仅仅顺着本能,还是已经做到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两种境界可谓判若云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B.圣人之所以为圣 句读之不知
C.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入则无法家拂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联合20多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商家举行围绕以“新消费我做主”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宜传咨询服务活动。
B.这次“五月里的鲜花”歌咏大赛在校大礼堂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高二(16)班获得了冠军。
C.2015年初,浙江创造性地推出特色小镇建设,并以此为抓手,着力培育支撑浙江长远发展。
D.目前农民工在外打工,时间一长既积累了资金,又增长了见识,便有能力回来建设家乡。因此,应该给农民工返乡创业简化程序,解除束缚,让其能放心大胆地创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②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对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是
A.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是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C.点明了自然学者得出生物进化论观点的几种渠道。
D.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并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的研究对象是物种起源问题。
B.作者的研究依据是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等。
C.作者的研究方法是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D.作者的研究结论是“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4】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自然科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就可以得出物种进化论的观点。
B.自然学者们把变异的原因归结为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
C.啄木鸟的巧妙构造,既有外界条件的原因,又离不开其他条件。
D.研究家养动物与栽培植物给作者带来了完备的关于变异的知识。
【5】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课文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创造论和物种突变论的传统观念。
C.课文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是科学家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D.课文语言准确、严密,多以准确的概念、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见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朝统治者对天下的珍宝极力攫取,却又随意浪费。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此加以质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刘禅,凡是宫中之事,应先向先帝选拔的贤臣请教,然后施行,这样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无声衬有声,写一曲终了而听者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转朱阁,_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_____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6)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____________,唇亡齿寒。(《尚书》)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与此情意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2023年是生肖兔年,现实里的兔子,神话中的玉兔,这些意象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让人精神振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①
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观胡人吹笛②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王七即王之涣,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②本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是年秋天,诗人由河南梁园来到安徽宣城,曾与宣城宇文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写到胡人吹出的笛声,与“李凭中国弹箜篌”一样都点明了音乐所起之处。
B.两首诗都不侧重对笛声的正面描写,而重在从听者的角度突出“笛声”的感染力。
C.高诗基调明快、秀丽,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D.李诗开篇点题叙写感慨由来,叙事抒情,层次井然,语言自然平淡,情感激越苍凉。
【2】自古笛声多传达丰富情感。请分析两首诗如何运用“笛”这个意象来蕴含情感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苏洵《六国论》(节选)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楚之精英 精英:优秀的人才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礼待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其势弱于秦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以略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下列对以上文字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从文体上来看都是议论,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从语言来看,都是整散结合,只是甲文语言华丽,整句多,乙文语言严谨,散句多。
B.杜牧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统治者不爱护自己的百姓;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赂秦”。
C.杜牧将阿房宫建时的盛况与百姓的生活作比,极写秦王朝的荒淫奢侈;苏洵则将“六国”与“秦”作比,将“六国”与“宋”作比,事实上就是为了证明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辽和西夏,宋朝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D.《阿房官赋》总结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要求当时的唐朝统治者节俭爱民;苏洵在《六国论》中抨击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顾过往,我们在奋斗中追寻并赢得了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会有磨难、会有彷徨,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展望未来,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奋斗创造幸福并把握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会有阻力、会有挫折,但这也同样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幸福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