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普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歌声是开放的,如大风,如雄鹰,如马嘶,如季节河里奔腾而下的洪水。

    B.我好像看到了歌者的被南疆的太阳烧烤成紫酱色的脸庞。

    C.歌声又是压抑的,千曲百回,千难万险,似乎有无数痛苦的经验为歌声的泛滥立下了屏障,立下了闸门,立下了堤坝。

    D.在“沙漠之舟”上,他们体验着大地的辽阔、荒芜、寂静与神秘。

  • 2、下列诗句中用“梨花”比喻人物的是哪一句?(   )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驿路梨花处处开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韩玉臣既敬重法国巴比松画派对于乡村田园生活那种瓜田李下的描绘,也崇尚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与讴歌。

    ②7日,一架抵达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的大韩航空飞机被发现位于机翼上长约1米的橡胶制零部件不翼而飞

    ③一个人不能选择太多,这样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不选择就安之若素,逆来顺受也行,怎么样都行。

    ④要让野生动物与牧民相安无事,维持和谐的生态环境,就不能对当地人忧心的问题熟视无睹,需要采取综合手段,让当地社区全面参与规划。

    ⑤要用越来越少的军队去保护越来越大的领土,显然是绠短汲深。如果继续东扩,北约将会在军事上变得更弱。

    ⑥用稚嫩的儿童进行活体解剖、用鲜活的人进行细菌实验……那些日本731部队曾经在中国人身上进行的实验惨绝人寰,相关描述令人不忍卒读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⑥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不顾中国民意的反对,执意为疆独分子做宣传,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  

    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  

    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  

    A.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B.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C.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D.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把家里的东西都清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不胫而走

    B.他并非獐头鼠目,虽然说不上龙行虎步,但是踱起方步来却也像模像样。

    C.只要各族人民同心同向,我们就能形成勇往直前、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D.中国男足在预赛上的表现差强人意,让人倍感失望,足协对此深表歉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饱读代表着博学与美德。然而,时过境迁,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无论过去有着怎样的辉煌,身处当下这一巨变的时代,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图书版本学家大卫·皮尔森认为,要更好地预见纸质书的未来,我们需要在书籍的数字化进程中,超越书籍作为文本载体的价值,去到它所能提供给研究者的其他东西中寻找答案。

    长久以来,书籍之所以受人尊重,并不是作为实物本身,而是他所承载的文本和思想。但新西兰书目学家唐·麦肯齐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这里的物质形式是指书籍的封面、字体、配图等构成要素。任何一个时期的书籍封面(护封),都如同当时的艺术品一样,能够充分表达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取向。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护封)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而在一本书中,字体和排版的设计同样非常重要。它们形成了书籍的个性特点。事实上,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最早的印刷书籍所使用的字体是对同时代的哥特式黑色手书字体的有意识复制,待到机械化印刷时代的19世纪,无数华丽无比、充满实验性的字体直接影响着我们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印象。另外,作为文字内容的视觉辅助——精心设计的边框、首字母和花饰、精美的插图和不同质感的纸张,也增强了书籍的艺术观感;不断翻新的印刷技术,使得在书页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从手绘到黑白再到彩色,为书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回归到书籍的根本——文字本身,一本纸质书是否还拥有电子版本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纸质媒介时代,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勘误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有的可能没有插入勘误页面,有的错误页可能没被取出,有的勘误页和原页被装订到一起……从这些与文字勘误有关的错误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转变。

    每一本书籍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

    数百年来,书籍装帧作为一门手工工艺一直延续到19世纪。在这一过程中,可用于装帧的纸张、纸板和羊皮纸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价格昂贵,于是回收再利用就成为装帧师的工作常态。在那些回收来装订新一代书籍的废纸材料中,书目学侦探们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文化遗产。比如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就发现了关于莎士比亚佚失剧作《爱的功劳》的记录。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阅读文本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纸质书作为文本载体的存在价值在电子通信带来的益处面前如此不值一提。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作为实物的书籍有着超越文本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摘编自陆纾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只需拥有一部手机,即可下载浏览海量电子书资源。而五花八门的电子书阅读器也给读者带来越来越接近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再加上便携轻便、价格低廉、节省纸张和空间、资源获取容易、检索信息方便等优势,使得电子书阅读从方兴未艾到渐成潮流。

    此外,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书阅读的全员化、全覆盖优势将为弥合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的信息鸿沟添一份力。相对于花大力气兴建的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拥有一部数字阅读终端(比如手机),就相当于拥有一座移动图书馆,读者可以便捷享受数字出版红利。另外,电子书阅读的全程化(阅读活动发生的时间更为灵活随意)、全景化(阅读场景和状态的多样化)特点对于增加国民阅读时长和阅读量有所裨益,为人们利用零碎时间及时充电提供了便利。

    但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阅读也有其突出的缺点。

    首先,读屏造成的眼疲劳程度比读纸质书更高,而视觉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进行深度阅读时。其次,电子书无法满足深度阅读所需的空间感。我们在阅读复杂文本时常常需要反复查阅,以便把某个意思弄得更透彻,纸质书易翻易寻,而电子书的内容并无固定位置,不易完成文本的空间建构。此外,电子书模仿纸质书,但不可能在形态上做到完全一致,这给人一种陌生、疏离和不真实的感觉,导致读者不自觉地缺乏读纸质书时的严肃和投入,影响深度阅读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电子书并不能完全替代纸质书,在阅读市场日益细分的形势下,对读者而言,认清二者各自优长,从阅读需要出发才是关键。

    (摘编自张鹏禹《纸质书不可替代,电子书渐成潮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可为研究者提供超越书籍作为文本和思想载体价值以外的特殊价值。

    B.电子书阅读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改变,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阅读方式已渐成潮流。

    C.电子书阅读的全程化、全景化特点,方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

    D.纸质书阅读与电子书阅读二者各具优长,因此,读者应根据自己阅读实际需要做出选择。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子通信带来的益处面前,纸质书的存在价值已不值一提,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书籍将不再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

    B.作为一种“更高级”的阅读形式,电子书阅读在互联网时代优势明显,因此它可以在不少方面弥补纸质书阅读的不足。

    C.当我们阅读长、难文本或重要书籍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调动深入理解与思考的能力,此时纸质书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D.在巨变的新时代,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形成双轨并行、融合互补的格局,共同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深入,将是大势所趋。

    【3】下列引言或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如果书籍存在的理由纯粹是承载文本,那么它们的消亡指日可待。我们需要认识到书籍的意义远大于此。”

    B.“一本好书是卓越思想者思想的结晶,它是思想者宝贵的生命之源,它超越生命本身,值得永久保存并珍藏。”

    C.19世纪早期剑桥大学学生沃尔特的一本课堂笔记,向后人展示了当时的化学课是如何教授、如何学习的。

    D.亨利八世的藏书有不少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它们的价值正在于那些他在与政治或道德有关的段落上做过的标记和评论。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电子书并不能完全替代纸质书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之道》)

    (3)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由盛转衰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_______”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 ”,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对于心中认定的美好理想,即便九死一生也无怨无悔,为后世奏响理想和追求的千古强音。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强调皇宫和丞相府本是一个整体,须做到“________”,表明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不同,彰显治国理政的公平公正。

    (3)林庚在《说“木叶”》中指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言难尽的言说。如同样是写猿,《蜀道难》中“______”借猿类善于攀爬的特点极言蜀道之高险,《琵琶行》中“_____”则以其叫声衬托被贬江州的凄凉心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

    (2)李白《蜀道难》用鸟鸣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

    (3)羌笛(也称羌管)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象征凄婉的思念之情。唐代的边塞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征夫对家乡的思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元代〕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在小令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相比唐诗、宋词,元小令无论用语、表达还是内容都别具特色,结合这首作品的语句,试做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阚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昀一项是

    A. 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 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 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 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B. 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 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 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2)程死久矣,正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美育精神重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而校园美育,能使同学们在美的生活环境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活力。

    元培中学正在进行“建设美丽校园”主题活动,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以一名元培中学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