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嘉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据句子意思.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          

    (1)三十年的____你还是找到这儿来。

    (2)命,不公平的命____我来的 。

    (3)你这么只凭____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4)如果您觉得心里有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A.工夫     指使  义气   委曲

    B.功夫     支使  意气   委屈

    C.功夫     支使  义气   委曲

    D.工夫       指使  意气   委屈

  •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苞治学围绕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B.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和完善,影响深远。

    C.清代统治者为克制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D.方苞的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较有现实意义。

  •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B.庠序,古代的学校,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C.孝悌,“孝”,指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悌”,指兄弟间互敬互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人。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陷/   / 言简意

    B. /   缩/   度/ 惴不安

    C. 或/   讪/   / 直栏横

    D. /   生/   / 词夺理

  •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族际关系问题也必须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谋划,在促进边疆巩固和发展的进程中来谋求族际关系问题的解决。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陆地边疆的治理也需要聚焦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稳定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应该把处理这些问题作为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陆地边疆治理还必须注重发展问题、文化问题等,尤其是要注重解决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反贫困问题、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问题等。与此相适应,寻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应该成为陆地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选自2017年《新华文摘》第1期,作者周平,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王朝国家时代,边疆治理内容非常复杂。

    B. 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华夷之辨”观念深,它本身复杂,还与其他边疆问题相纠缠。

    C. 21世纪以来,“族际主义”取向的陆地边疆治理,开始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不适应。

    D.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如反贫困、交通、基础设施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的学者”的言论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韁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的观点。

    B. 文章分析“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族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来论证“族际主义”得到强化的观点。

    C. 文章以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一带一路”构想来论证“族际主义”取向与国家发展不适应的观点。

    D. 文章论证了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逐渐形成的中国边疆概念,最初泛指地域并不确定的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之地。

    B. 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主要是为了解决族际关系问题。

    C. 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突出的区域和时间发生的民族、宗教和稳定问题。

    D. 族际关系问題将长期存在,欲巩固和发展边疆,须将之纳入到区域治理的框架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蜩与学鸠的飞翔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现者见识的短浅。

    (2)《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村中人告别原来的家园到桃花源生活,从此不再外出,与世隔绝的原因。

    (3)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就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表示与小人无法苟同的处世态度。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李白《蜀道难》中,描绘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削月割,_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

    (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 (苏轼《赤壁赋》)

    (6)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10、根据要求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感慨世事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利用侧面描写来表现农夫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到他们出洞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来的人,对此作者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四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注】①廊庙具:指栋梁之材。②葵藿:此处指向日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通过“热”字,传达出了诗人关切、忧虑、焦急等多种情感,形象立现。

    B.面对同辈们的冷嘲热讽,诗人以激烈的“浩歌”回应,表明自己更加振奋激昂。

    C.“非无”一词双重否定,强调了诗人也想过“潇洒送日月”的隐逸酒脱的生活。

    D.“当今廊庙具”二句表达诗人对国家栋梁之材缺失的忧心,暗含为国效力之意。

    【2】本诗长于用比喻手法抒发情怀,请结合诗歌最后六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②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第一段文字中的“忠”“恕”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说明。

    2孔子一方面强调仁者爱人,强调忠恕之道,一方面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要“以直报怨”,这是否自相矛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成立。一百年来,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民族独立自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前沿,以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不畏艰难的勇气、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校团委举行“学史明理,砥砺青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