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政府明文规定:“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联成一气,如‘甘肃新疆’之制,庶可内外相维。”材料中的“台湾……设行省”这一事件发生于
A. 1661年
B. 1662年
C. 1885年
D. 1684年
2、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高祖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中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毛泽东曾说:“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这话中“前半辈会做”,是唐明皇(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
A.开元盛世
B.开皇之治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5、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的是( )
A. 海南岛 B. 邢窑 C. 景德镇 D. 越窑
6、曾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
A. 松赞干布 B. 尺带珠丹 C. 文成公主 D. 金城公主
7、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A. 元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8、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宋代固定的娱乐中心叫
A. 蕃坊 B. 瓦子 C. 榷场 D. 酒肆
9、小华同学是一个文学迷,他绘制了一张文人名片(如下图)。图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名称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李白
D. 王实甫
10、造成安史之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B. 边镇势力过于强大
C. 唐玄宗政治腐败的后果
D. 任用安禄山为节度使
11、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政权是要地位
A.金、辽
B.辽、金
C.吐蕃、金
D.满洲、辽
12、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当时隶属于
A.中书省
B.云南行省
C.四川行省
D.湖广行省
13、如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地区 | 西汉(2年) | 西晋(280年) | 唐代(742年) | 宋代(1080年)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A. 城市经济活跃
B. 政治统治开明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交融加强
14、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1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16、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你知道诗中的“夷岛”指
A.海外
B.沿海岛屿
C.日本
D.葡萄牙
17、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军功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18、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
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
C.纸币与铜钱并行
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
19、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者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成吉思汗
D.阿骨打
20、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符合③④所处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唐时,称印度为___________,玄奘西游写成《___________》。
22、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1)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2)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3)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________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
23、游历西安,站在“____________”的起点,寻踪这条沟通欧亚陆上交通道路;赤壁怀古,可以感叹昔日之战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4、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25、郑和下西洋
(1)条件:____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___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___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6、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宪法,它颁布于____________年。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27、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鉴真传授佛经地
B.玄奘取经地
C.唐朝都城所在地
29、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目的 | 从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
时期 | 康熙、雍正和________三期 |
做法 | 从知识分子的________、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 |
影响 | 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________,收缴并销毁。
3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瓷窑。
(1)如冰如玉的青瓷
(2)类雪似银的白瓷
(3)有别致美感的瓷器
3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