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期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以上材料表明
A.政治中心转移江南
B.经济重心转移江南
C.江南地区赋税繁重
D.江南地区正在开发
2、“遣唐使”“鉴真东渡”“新罗派遣使者”“玄奘西行”等史实,不能反映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A. 具有区域性特点 B. 单向输出 C. 政策开明 D. 兼容并包
3、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唐太宗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此记载
A. 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 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C. 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 D. 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4、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落后状况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处的历史事件是
A.陈朝灭亡 B.隋朝建立 C.隋朝统一全国 D.大运河开凿
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B.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C.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7、现在夜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KTV酒吧、电影院等多种娱乐场所供人们休闲和娱乐,在我国10世纪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娱乐场所
A. 瓦子
B. 梨园
C. 瓦棚
D. 看棚
8、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 )之间的分界线。
A. 北宋与西夏 B. 南宋与金 C. 北宋与辽 D. 南宋与辽
9、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广州去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A.
B.
C.
D.
10、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京剧《贞观盛世》中表演了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这位名臣应该是
A.魏征 B.姚崇 C.杜如晦 D.房玄龄
11、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的名称是
A. 大顺
B. 大西
C. 张楚
D. 大金
1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北宋词人柳水在(望海潮)冲描写杭州的诗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不属于宋词繁荣的原因是( )
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政府把词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13、《宋史》有这样的记载:“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赵匡胤)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这一事件是
A. 陈桥兵变
B. 杯酒释兵权
C. 签订“澶渊之盟”
D. 订立宋夏议和
14、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完善的长城工程。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明长城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
②明长城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六千多公里
④明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的粮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B. 它是物资极度匮乏的表现
C. 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D. 改革开放后,它相继被取消
16、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现象出现在
A.隋唐时期 B.清朝中期
C.两宋时期 D.明朝中期
17、“君主专制”是指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废除丞相制度、彻底解决“相权”问题的是( )
A.隋炀帝杨广
B.唐玄宗李隆基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太祖朱元璋
18、《资治通鉴》记述了从何时到何时的历史 ( )
A.秦朝到明朝 B.战国到五代 C.春秋到秦朝 D.春秋到宋朝
19、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 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 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 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20、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21、清朝前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___。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__。
22、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23、明朝的建立
1368年,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4、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25、填空题从唐至清的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从而有效保证了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请在下列空中填出正确内容: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_______)的政策。
(2)元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西藏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台湾地区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
(3)清朝为安定边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设置(_______)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册封(_______)、(_______),设(_______)大臣,颁布(_______)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_______)叛乱,平定(_______)叛乱;设(_______)将军加强对新疆管辖;(_______)部回归祖国。
26、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27、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__;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28、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9、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享有_________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
30、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明朝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____________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1)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材料分析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针对中国古代的某些科技发明成果)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在北宋时期的重要发明指的是什么?谁发明的?
(2)“第二种东西”早在唐代就已经发明,宋代得到改进,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这种东西是指什么?元朝时还发明了一种火药武器是什么?
(3)“第三种东西”指的是什么?后经由什么人传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