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 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士 D.设内阁
3、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D.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4、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扮演了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这位名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5、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6、下列什么事件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A.安史之乱
B.天宝危机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的建立
7、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骨打
D.忽必烈
8、清初,清王朝授予达赖喇嘛“五世达赖金印”,这反映了清朝( )
A. 规范了灵童转世程序 B. 创立了驻藏大臣制度
C. 废除了西藏土司制度 D.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9、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1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开创“贞观之治”历史局面
D.设立宣政院管理吐蕃
11、安史之乱对唐朝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唐玄宗末年政治腐败是出现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
B.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C.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安史之乱直接导致李自成农民起义爆发
12、“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材料反映
A.开放沿海城市
B.开放上海浦东
C.设立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WTO
13、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地方势力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 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B.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对象是
A. 督抚大员
B. 王公贵族
C. 知识分子
D. 商人富豪
15、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瓦子 C. 司农司 D. 宣政院
16、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一段是(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17、自1405年到1433年,一支船队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远航,远及非洲和红海区域,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郑和下西洋
18、“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在地方设转运使
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19、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⑤戚继光抗倭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20、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 大顺政权
B. 大齐政权
C. 张楚政权
D. 大西政权
2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_____,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
22、(1)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史称_________,唐玄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
(2)人们称_________为诗仙;人们称_________为诗圣。
(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建立于_________年,北宋建立于_________年。
(5)北宋的_________开创了一代词风;_________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23、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24、"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描写的是________。
25、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_____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_____。
26、宋代是个手工业和商业空前发展必盛的时代。手工业方面,江西_____成为瓷都,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商业方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______。
27、科技名著
作品 | 作者 | 作品性质 | 历史地位 | 其他 |
《本草纲目》 | _____ | 药物学著作 |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编出。全书约_____万字,共记载了药物______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______多种,收录药方______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 有________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17世纪初传入日本,18世纪初传到朝鲜,之后传入西方,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科技巨著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 | 中举后担任地方官,公务闲暇时专心致志研究科技,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而出。把各生产部门分为______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_____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
《农政全书》 | ____ | 农学著作 |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_______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全书_____卷,约______万字,分为农本、_______、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_______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28、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抗金英雄是________。
29、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南至___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五大水系。
30、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明朝鼎盛时全国人口达到________亿多。
①原因: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________
②表现:到________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有些地方密度加大,________矛盾逐渐突出;垦荒使很多天然________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统一契丹各部并建立契丹政权——
(2)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3)率起义军推翻明朝——
(4)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的高僧——
33、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论往往能体现其不同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
(1)宋朝政府为获得“市舶之利”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市舶”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元世祖即位之初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