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宋与西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赵构
B.阿骨打 B.
C.元昊
D.铁木真
2、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 )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最能反映的娱乐场所是
A.手工业作坊
B.市镇
C.瓦子
D.宫廷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下属于成吉思汗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
5、近年来,肯尼亚北部海域的拉穆群岛,不断有当地人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研究发现,该岛恰好位于环印度洋航线的交通要道,是郑和船队前往上述东非沿岸城市的必经之路;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对数百年前的事情根本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口头相传;这些所谓的中国人后裔家中有世代相传的古瓷器,多数人的面目特征与当地人有较大差别,其中有些人颇像中国人。对以上材料的正确 解读是( )
A.岛上居民一定是中国人的后裔 B.郑和一行当年到过该岛的可能性很大
C.古瓷器一定是中国瓷器 D.暂不能确定当地人血统是否和中国有关
6、“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这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 澶渊之盟
B. 宋夏议和
C. 靖康之变
D. 宋金议和
7、中国昆曲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古城区平江路张家巷全晋会馆内,在这里你会了解到昆曲发源于
A.云南昆明
B.苏州昆山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8、“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国有企业改革
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封建政权。请问元朝统一全国是哪一年
A. 1127年
B. 1279年
C. 1276年
D. 1271年
10、丞相被誉为“百官之首”。中国古代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废除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明成祖
B.秦始皇、隋文帝
C.秦始皇、明太祖
D.秦始皇、唐太宗
1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完成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康熙帝有一个贴身侍卫,武艺高强,下列史实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有
①随康熙帝率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
②随康熙帝出巡东北,在雅克萨抗击沙俄侵略者
③随康熙帝到承德避暑山庄,召见少数民族首领
④随康熙帝参加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部分),雁塔题名反映了历代文人学子通过考试取得功名后,以此纪念,为非常荣耀之事。该典故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文字狱
14、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到清朝的“康乾盛世”。从这些盛世局面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保证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A. 辽夏向宋称臣
B. 北宋割地求和
C.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16、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苏州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B.宋朝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D.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1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我国科举制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文字狱”的出现 B.“八股文”取士
C.进士科的创立 D.重文轻武的政策
18、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亡于
A. 政治腐败
B. 民族矛盾
C. 外敌入侵
D. 农民起义
19、南宋初年,率领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是( )
A.曹操
B.霍去病
C.岳飞
D.文天祥
20、18世纪末,冲破沙皇俄国的重重阻挠,渥巴锡率领帐下全体回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妥善安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雅克萨之战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
22、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
(2)宋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
(3)元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4)______________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
2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________。
24、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25、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26、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7、清朝颁布“禁海令”,不许片帆出海的皇帝是________。
28、配对填空
A.徐光启B李时珍C施耐庵D吴承恩E.宋应星F.罗贯中G.汤显祖
《西游记》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天工开物》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
《农政全书》________《本草纲目》________《牡丹亭》__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皇帝是____。
(2)命令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抗击沙俄的皇帝是____。
(3)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
(4)907年,原农民起义军将领____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
30、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12世纪时,部落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统一: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势力,于_____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______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
知识点2 蒙古灭西夏与金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宋代著名的三大词人。
33、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上,采取了多样化的方式。唐太宗采用恩威并施的手段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唐玄宗又多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密切联系。民族友好成为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主题词。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三种方式。
(2)材料二中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说说此“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 除此之外,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辖西藏和新疆的事务?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