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吉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隋朝一项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图中②处应是(     

    A.涿郡

    B.洛阳

    C.开封

    D.余杭

  • 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封建王朝君臣关系“坐—站—跪”的演变说明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丞相权力日益削弱

    C.特务统治日益强化

    D.地方权力日益弱化

  • 3、鉴真东渡、遣唐使的史实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D.源远流长,则被东西

  • 4、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认为《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本草纲目》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 5、如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①与运河D段分别是

    A.洛阳江南河 B.建康邗沟 C.余杭永济渠 D.涿郡通济渠

  • 6、近期非洲蝗灾波及西亚和南亚,这种蝗虫体系格强壮,可以三天不吃不喝,一天能飞行150公里,甚至能在水中持续游泳24小时。有数据指出,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极大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中国古代也积累了很多应对蝗灾的办法:如徐光启就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应对蝗灾的办法,其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汜胜之书》

    C.《农书》

    D.《天工开物》

  • 7、下列这组历史图片都可用于研究

    A.契丹族的兴起以及辽与宋的政权并立

    B.党项族建立西夏并仿效唐宋进行改革

    C.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先后灭亡辽与北宋

    D.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

  • 8、辽阔的疆域,统一的国家,为各族人民的交往融合提供了条件。元朝时出现的新民族

    A.回族

    B.羌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 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开放和革新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 10、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西跨葱岭

    B.北接西伯利亚

    C.东临太平洋

    D.南至海南岛

  • 11、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     

    A.《红楼梦》

    B.《齐民要术》

    C.《四书集注》

    D.《唐诗三百首》

  • 12、“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导致官僚杌构的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武则天自称皇帝后,改国号为( )

    A.   B.   C.   D.

  • 14、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玄奘

    D. 陆羽

  • 1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武则天

    D. 唐太宗

  • 16、今年暑假小东要到台湾探望爷爷并游览台湾风光,他旅游的第一站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赤嵌楼,因为这里是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 戚继光   B. 岳飞   C. 郑成功   D. 郑和

  • 17、汪洙《神童诗》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天子堂前立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该诗及情境最初始于(     

    A.先秦世袭制

    B.汉朝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隋朝科举制

  • 18、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这个人和他建立的朝代是(  )

    A. 赵匡胤 北宋 B. 赵构 北宋

    C. 杨坚 隋朝 D. 刘邦 西汉

  • 19、下图这场农民大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等贵贱均贫富

    C. 均田免粮

    D. 惩治贪污腐败

  • 20、“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颂扬的是南宋抗金英雄

    A.寇准 B.岳飞 C.辛弃疾 D.秦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金绍兴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局面形成。

    三、解答题(共3小题)

  • 22、观察下图《清朝经济》示意图,将下列地点填入图中。

    A、清朝时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城镇

    B、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口岸

  • 23、拓展: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24、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 25、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_____

  • 26、经济特区的建立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________。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_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 27、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 28、唐朝的________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_______成为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 29、玄奘西行

    (1)时间:________初年。

    (2)概况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________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__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30、“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①   在战国称为司南;②北宋   发明   ④东汉 改进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材料三: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新唐书》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正式确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考试”正式确立后,成为我国此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它一直维持了多少年?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封建统治者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写出唐朝著名的大臣两名。

    (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