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隋朝一项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图中②处应是( )
A.涿郡
B.洛阳
C.开封
D.余杭
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封建王朝君臣关系“坐—站—跪”的演变说明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丞相权力日益削弱
C.特务统治日益强化
D.地方权力日益弱化
3、鉴真东渡、遣唐使的史实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D.源远流长,则被东西
4、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认为《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本草纲目》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5、如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①与运河D段分别是
A.洛阳江南河 B.建康邗沟 C.余杭永济渠 D.涿郡通济渠
6、近期非洲蝗灾波及西亚和南亚,这种蝗虫体系格强壮,可以三天不吃不喝,一天能飞行150公里,甚至能在水中持续游泳24小时。有数据指出,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极大地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中国古代也积累了很多应对蝗灾的办法:如徐光启就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应对蝗灾的办法,其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汜胜之书》
C.《农书》
D.《天工开物》
7、下列这组历史图片都可用于研究
A.契丹族的兴起以及辽与宋的政权并立
B.党项族建立西夏并仿效唐宋进行改革
C.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先后灭亡辽与北宋
D.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
8、辽阔的疆域,统一的国家,为各族人民的交往融合提供了条件。元朝时出现的新民族是
A.回族
B.羌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开放和革新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10、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西跨葱岭
B.北接西伯利亚
C.东临太平洋
D.南至海南岛
11、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 )
A.《红楼梦》
B.《齐民要术》
C.《四书集注》
D.《唐诗三百首》
12、“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导致官僚杌构的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武则天自称皇帝后,改国号为( )
A. 汉 B. 周 C. 武 D. 唐
14、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玄奘
D. 陆羽
1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武则天
D. 唐太宗
16、今年暑假小东要到台湾探望爷爷并游览台湾风光,他旅游的第一站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赤嵌楼,因为这里是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 戚继光 B. 岳飞 C. 郑成功 D. 郑和
17、汪洙《神童诗》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天子堂前立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该诗及情境最初始于( )
A.先秦世袭制
B.汉朝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隋朝科举制
18、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这个人和他建立的朝代是( )
A. 赵匡胤 北宋 B. 赵构 北宋
C. 杨坚 隋朝 D. 刘邦 西汉
19、下图这场农民大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等贵贱均贫富
C. 均田免粮
D. 惩治贪污腐败
20、“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颂扬的是南宋抗金英雄
A.寇准 B.岳飞 C.辛弃疾 D.秦桧
21、宋金绍兴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局面形成。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2、观察下图《清朝经济》示意图,将下列地点填入图中。
A、清朝时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城镇
B、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口岸
23、拓展: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4、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25、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_____。
26、经济特区的建立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________。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_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7、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8、唐朝的________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_______成为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29、玄奘西行
(1)时间:________初年。
(2)概况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________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__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0、“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31、连线题
3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① 在战国称为司南;②北宋 发明 ③ ④东汉 改进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材料三: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新唐书》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正式确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考试”正式确立后,成为我国此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它一直维持了多少年?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封建统治者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写出唐朝著名的大臣两名。
(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