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通化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抒发了杜甫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A.诗史

    B.诗圣

    C.诗狂

    D.诗仙

  • 2、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中,使秦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的是

    A.重农抑商

    B.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 3、“细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A. 袁隆平

    B. 杨振宁

    C. 焦裕禄

    D. 钱学森

  • 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主要事迹

    A

    阿骨打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B

    阿保机

    统一女真各部,创制女真文字

    C

    元昊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D

    忽必烈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A

    B.B

    C.C

    D.D

  • 5、“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下列史实与这位女皇帝有关的是

    ①创立殿试制度 ②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③重用姚崇、宋璟等大臣 ④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6、今天藏族人的祖先是( )

    A.南诏人 B.突厥人 C.吐蕃人 D.回纥人

  • 7、2006年1月1日起,为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全面废除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在中国古代一次农民起义中,起义军的领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这次起义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梁山泊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8、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经常被历史学家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

    A.专制与跋扈

    B.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繁荣与短暂

  • 9、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佛教的传播发展

    B. 繁盛的中外交流

    C. 多彩的文学艺术

    D. 和睦的民族关系

  • 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说明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 加强北部边防

    B. 巩固隋朝统治

    C.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11、下列农作物是在明朝时引入中国的有

    ①占城稻   ②玉米   ③甘薯 ④葡萄   ⑤马铃薯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12、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要是因为(   

    A.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B.岳飞组建了岳家军

    C.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D.岳飞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

  • 13、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开通大运河

  • 14、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 商业活动频繁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造纸技术的发展

  • 15、为鼓励对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的机构是

    A.蕃坊 B.瓦子 C.太学 D.市舶司

  • 16、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指的是( 

    A.明朝 B.清朝 C.唐朝 D.宋朝

  • 17、观察下图,与图中路线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玄奘

    B.鉴真

    C.杜甫

    D.毕昇

  • 18、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等航海活动得益于由中国传入的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 19、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成为此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该制度选拔官吏的依据是

    A. 军功 B. 门第 C. 学识 D. 品行

  • 20、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行政管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拓展: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22、下图人物是_____。  

  • 23、唐朝贞观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被称为“________”。

     

  • 24、金灭北宋: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灭亡。

    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

  • 25、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 26、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 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7、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28、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皇帝是________

  • 29、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应的事物名称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 30、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元世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__________。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并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所说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能说出词中提及的四位帝王的称号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的皇帝是谁?依据材料概括“榜样”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①

    唐→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4)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