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抒发了还我河山、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想“直抵黄龙”的是谁
A.陆游 B.辛弃疾 C.岳飞 D.韩世忠
2、下图是某位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3、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南征北战,统一蒙古
B.文天祥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戚继光——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4、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兽医术、畜产品等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5、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八股取士 D.实行行省制
6、小明是一位对联迷,他写了很多关于古代帝王的对联,下列对联与宋太祖有关的应是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继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陈桥兵变称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D.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7、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元曲的介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诗词、动作、念白的综合性艺术 B.它最早形成于唐代
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它完全服务于统治阶级
8、“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西汉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粮食产量十分富足。
B.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粮食产量能满足全国的需要。
C.唐朝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已居全国首位。
D.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已成为富饶的粮仓。
9、郑成功打败的殖民者是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 D.日本
10、清朝前期,实行垦荒政策,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但与下表中趋势产生矛盾的原因是( )
朝代年号 | 公元 | 人均亩数 |
康熙二十八年 | 1673年 | 27.92 |
乾隆二十八年 | 1753年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年内 | 3.65 |
A.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B.大量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新开垦的土地被隐匿起来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11、被誉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12、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云南标着云南行省,那么它是
A.唐朝疆域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13、她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与其他盛世明君相比,她毫不逊色。“她”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4、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④徐光启写成《农政全书》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16、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社会作用是
A. 巩固隋朝的统一
B.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 方便隋炀帝南巡
D. 巩固北方边防
1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 |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
B | 明朝修筑故宫 |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
C |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
D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A.A
B.B
C.C
D.D
18、2019年上映的电视剧《知否》受到观众热捧,该剧名称源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词体现了侧重生活情趣、清新淡雅的婉约派词风,其作者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关汉卿
19、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北宋,在都城汴京(今开封),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市民听说书人讲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
B.寇准在朝廷上力主抗辽
C.商人交税以充“岁币”
D.中进士的读书人进入“士”阶层
20、一位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1115年建立了金政权,他是( )
A. 阿保机 B. 元昊 C. 阿骨打 D. 松赞干布
21、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
22、火药传播与作用:中国的_______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_______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_______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3、唐代书法名家辈出,___________的书法具有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
24、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
25、某校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工程有关( )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隋运河 D. 赵州桥
26、清朝前期,丝织业、______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7、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是一部____体的通史巨著。
2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朱元璋是_____朝的开国皇帝。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制度和中书省;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________ 以监视官民。
(2)图二人物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他统领的军队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人物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____________家,他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这部药物学巨著。
29、填空题
(1)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是_________以为 _________ 中心,北抵_______________, 南至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长_____多千米。
(2)唐朝时,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_____ ;西游天竺的高僧是____________ 。
(3)“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有些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割据政权是_______________ 。
(4)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农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著名的有越窑的_________, 邢窑的___________和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__。
30、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实行____制度。
(2)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_____,由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____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元朝设置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31、连线
32、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列举封建社会建都于长安的主要朝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阅读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宋代的城市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①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 )
②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 )
③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
④草市墟市已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 )
(2)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华和文化生活丰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