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巴彦淖尔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朝统治者采取哪一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  )

    A. 科举制 B. 重文轻武政策 C. 三省六部制 D. 中央集权制

  • 2、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殖民者 B.荷兰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法国殖民者

  • 3、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

    B.武则天

    C.赵普

    D.赵匡胤

  • 4、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其中筒车的发明起到了

    A.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B.促进冶铁业发展的作用

    C.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作用

    D.提高农田播种效率的作用

  • 5、《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在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的内容是

    A.元朝的建立

    B.明八股取士

    C.张骞通西域

    D.清朝文字狱

  • 6、下图所示“明代科技”的思维导图中,错误部分是(       

    A.A

    B.B

    C.C

    D.D

  • 7、据如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A.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B.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 8、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A.盛行文字狱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 9、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我国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勃兴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正权的并立与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0、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B点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八字方针”的提出

    B.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 “大跃进”扩展到经济领域

    D.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元朝时,我国形成的新民族是( )

    A. 回鹘 B. 藏族 C. 蒙古 D. 回族

  • 12、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隋朝建立

    B. 隋灭陈,完成统一

    C. 开凿大运河

    D.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 13、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政事堂、越窑、高转筒车、“士大夫画”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 14、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杨坚代周

  • 1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清朝

  • 16、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A.掠夺海外各国的珍宝和财富 B.建立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C.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D.大力发展与各国的海外贸易

  • 17、中国古代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历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权想尽了办法,实施了各种手段,变革了很多体制。下图是某朝代政府框架改制图。对比分析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元朝

    D.明朝

  • 18、民国初年,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 ②把“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君”或“先生”

    ③照相、看电影 ④男子剪辫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以下能反映当时商业繁荣景象的是

    A. 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国际性大都市

    B. 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市舶之利”占据财政收入重要地位

    C. “苏湖熟,天下足”

    D. 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 20、“明月有时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立特务机构

    B. 沿用廷杖制度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朝建立于__________年;北宋灭亡于__________年。

  • 22、诗歌折射历史。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________统治时期时社会经济盛况。

    (2)毛主席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位“成吉思汗”是________族首领。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处“靖康耻”指的是________(填政权名)军攻破宋都,北宋灭亡这一事件。

    (4)兵败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

  • 23、高僧_________前后用了12年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24、明朝科举考试的文体是________

  • 25、填空

    (1)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________

    (3)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________

    (4)元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

    (5)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是_________

  • 26、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______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_____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 27、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__________在位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8、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

  • 29、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

  • 30、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____,监视并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1)__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重新统一全国。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大喜,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二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賜予“达赖喇嘛”封号。

    (1)材料一中的“公主”是谁?材料所描述的史实有什么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和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一位喇嘛教首领,康熙帝赐予他什么封号?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的探究,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