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行
D. 遣唐使到来
2、下图反映的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盟约
A.西夏
B.辽
C.金
D.元
3、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北京。北京当时被称为
A.大都 B.东京 C.余杭 D.临安
4、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
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
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 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 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和造纸术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欧阳修
7、以下若干历史朝代文学成就概括,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8、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
A.维吾尔族 B.白族 C.彝族 D.藏族
9、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虎门条约》
C.《伊犁条约》 D.《南京条约》
10、诗人余光中的“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指的是“诗仙”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赞颂的这项中国古代伟大工程的中心在( )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洛阳
12、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 D.元朝
13、下图文字节选自藏族人民流传久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 吐蕃人民只从事游牧生产
B. 政治联烟是唐蕃友好交往的唯一方式
C. 吐蕃文化没有给中原地区带来任何影响
D.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14、读下图,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农桑辑要》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5、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书籍
B.到四川经商时使用交子
C.参加岳家军抗金斗争
D.乘坐装备指南针的海船
16、下列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本草纲目》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17、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大概)以文词(文辞)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C.重文轻武 D.防止军权落入武将之手
18、黄巢写过一首咏菊诗:“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表现了黄巢要通过农民武装起义推翻唐朝统治的豪迈气概和必胜信念。以下对黄巢的历史评价正确的是
A. 传播唐朝文化
B. 结束藩镇割据
C. 挖空唐朝基石
D. 推翻唐朝统治
19、“……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A.宗泽 B.岳飞 C.吴阶 D.韩世忠
20、民族交往与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从历史上看,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融中和谐共赢。结合下列路线图判断其相关的史事应该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D. 玄奘西行
21、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2、隋炀帝时,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
24、唐太宗时期,__________远嫁吐蕃,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_。
25、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____,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局面。
26、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他就是辽太祖。
27、雕版印刷术:我国在____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____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28、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_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2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诗中称颂的是唐朝皇帝_________统治时期的盛世情景。
30、明朝的建立
1368年,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2)宋代城市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3)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33、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之间的交往)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及与公主回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旧唐书》卷196上
(1)材料中的“赞普”是谁?材料反映的是贞观年间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两宋时期,汉族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并势而立,其间民族间有冲突斗争,但更的是相互交融,尤其是边疆地区在同中原地区的交往中学习到先进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2)请举出西夏政权学习汉族统治的一项史实。
(3)写出同南宋并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概括材料中两宋时期民族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
(国与国间的交往)
材料三:《唐朝中外交往图》和《郑和下西洋图》
(4)《唐朝中外交往图》中①指的是哪一对外交往事件?
(5)读《郑和下西洋图》,写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来就不需要外国货物。因为茶叶、瓷器,丝绸等是西洋各国必需的东西,联体谅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你们的生活之需。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6)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怎样的对外交往政策?
(7)乾隆帝对中外贸易的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8)综上材料,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交往史,谈谈你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