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正确的是
选项 | 人物 | 主要事迹 |
A | 阿骨打 |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
B | 阿保机 | 统一女真各部,创制女真文字 |
C | 元昊 |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
D | 忽必烈 |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
A.A
B.B
C.C
D.D
2、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B.去江南贩运棉布
C.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
D.朋友送他一部《红楼梦》
3、宋朝城镇的娱乐场所,出现了很多切合市民阶层口味的表演艺术,比如说书、戏曲等,以通俗直白的话语写成,故事曲折引人入胜。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描绘了一个说书的场景。听书人中,男女老少都有,有小孩骑在大人肩上,还有僧人和道士,听得津津有味。宋朝市民生活丰富的根本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表演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
4、提出“均田免赋”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及建立的政权是( )
A.陈胜,周 B.李自成,大顺 C.吴三桂,后金 D.项羽,金
5、易中天教授曾讲道:“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皇帝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这里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三大改造是一次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 )
A.1952年底 B.1953年底 C.1956年底 D.1978年底
7、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江南长城
8、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可以得出他最推崇的唐朝诗人应是
A. 白居易
B. 李白
C. 杜甫
D. 王勃
9、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10、“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11、“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南宋时,以“还我河山、恢复中原”为己任,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英雄是( )
A.寇准
B.辛弃疾
C.岳飞
D.韩世忠
12、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①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②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3、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渤海国首领被封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册封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统治者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宗
1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
A.
B.
C.
D.
15、为了写论文,小历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其论文主题应是
A.各民族友好往来 B.民族政权的并立
C.藩镇割据的时代 D.国家的短暂统一
16、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 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C.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 中日两国交往频繁
17、郭沫若有诗赞扬唐代高僧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天竺
18、 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即知州)通签书施行。”画横线处应填写
A. 隋 B. 唐 C. 宋 D. 元
19、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大战,重创沙俄侵略者。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0、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火药在军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1、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设置________机构所产生的后果。
22、元朝时,忽必烈设立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__。
23、626年,李世民上台,在位统治20年,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他评价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大臣__________。
24、顺治时期,颁布“_____”,严格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舟、渔船“片帆出海”。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5、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6、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设置________。
27、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__。
28、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____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2)官场的腐败之风在____中蔓延。八旗兵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
(3)到了乾隆后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嘉庆以后,朝廷出现了____。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很多农民变为流民。社会的____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____重重。
29、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0、读《明长城示意图》及ABC所示的内容,将ABC代码填在图中相应
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明都城
C. 鸭绿江
31、陆羽 “诗圣”《茶经》
杜甫 “诗仙”《玄秘塔碑》
李白 “画圣”“三吏”“三别”
吴道子 “笔谏” 《蜀道难》
柳公权 “茶神” 《送子天王图》
32、列举我国历史上唐朝、清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节选)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庞,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纳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注:纨、编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1)材料一中“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出现的鼎盛局面?说出唐朝另一个政治清明的时期。“杜甫”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强大的唐,建造了从中亚直到越南,朝鲜北部的大帝国,唐整理并完善了被称为律令的法律,强化了政治体制,并将耕地均分给农民耕种。唐欢迎外国人,从中挑选有能力的人担任政府官员,在首都长安云集了来自亚洲各地的贸易商人和留学生,留学僧。”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朝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是什么?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学习的使节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说出”倭国”是指哪个国家?“释教”是指传播的什么宗教文化?请再举一例唐与天竺友好往来的史实。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