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天水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西夏由党项族建立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 3、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     

    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②起义军英勇作战

    ③起义军军纪严明,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④各路起义军联合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掌握军权

    B.集中行政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

  • 5、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关于隋炀帝落得如此下场,隋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的实行

    B.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打击

    C.隋炀帝的暴政

    D.南方陈朝的重新崛起

  • 6、如图摘自《1644:帝国的疼痛》一书的章节目录,这里的“帝国”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 7、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在元朝的政治体系中,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A.宣政院

    B.军机处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 8、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民走上个体化道路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 9、《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它一问世,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它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洪㫒 D.孔尚任

  • 10、有同学整理隋唐宋元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与这些故事相关的人物是

    A.杨坚

    B.唐玄宗

    C.宋太祖

    D.忽必烈

  • 1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  

    A.广州和燕京

    B.开封和杭州

    C.郾城和开封

    D.燕京和泉州

  • 12、该地方区划隶属于福建泉州府,也是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负责管理台澎地区事务。”“该地方区划是指(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13、2020年是北京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北京电视台将联合开拍大型纪录片《紫禁城》。下列关于故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故宫又称为宫城,即紫禁城

    B.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北京城的核心

    C.故宫兴建于明太祖在位期间

    D.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14、如图所示是唐朝人民创制的新式生产工具,有诗句描述它“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播种

    B.施肥

    C.耕地

    D.灌溉

  • 15、下列货币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齐刀型币

    B. 秦半两

    C. 交子

    D. 会子

  • 16、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成为此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该制度选拔官吏的依据是

    A. 军功 B. 门第 C. 学识 D. 品行

  • 17、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

    A. 削弱相权   B. 派文臣做知州

    C.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1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 19、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了大批机关干部到地方任职。早在唐朝时期,唐玄宗也曾把一批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表明唐玄宗非常重视

    A. 地方吏治   B. 农业生产   C. 干部交流   D. 改革创新

  • 20、歌曲《王者莫问归》中唱到:“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顷刻间杯酒销兵芒……”歌曲所歌颂的“王者”是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汤显祖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昆曲《________》。

  • 22、宋朝在地方设置 ,从而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23、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________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维持了约1300年的选官制度一一

    (2)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一一

    (3)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叛乱一一

  • 25、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 26、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武则天创立了________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的格式采用________形式,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

  • 27、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 28、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____;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

  • 29、1635年,_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30、唐朝的________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_______成为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请回答:

    (1)列举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史实。

    (2)写出元朝对广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

    (3)列举元清时期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4)列举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各举两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回想唐宋元明时期,我们积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清代统治者却颁布“海禁”令,闭关自守,这一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联系两汉和宋元“丝绸之路”,再对比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