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三沙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都护府   B. 市舶司   C. 宣政院   D. 理藩院

  • 2、民族英雄是“在一个民族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的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明清时期民族英雄的是

    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戚继光

    ④郑成功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 3、两宋时期,手工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对两宋手工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③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④南宋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4、东厂设立于明朝,是一种

    A. 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B. 特务机构

    C. 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

    D. 管理台湾地区事务的机构

  • 5、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天宝危机

  • 6、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发展特征。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曙光的初现

    B.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封建国家走向衰落

  • 7、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 8、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的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郑光祖

    D. 白朴

  • 9、元朝时在西藏设立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 10、民间说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A.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主要粮仓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不容易成熟

    D.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

  • 11、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1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股之害”包括( )

    ①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对考试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我发挥

    ③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④参与考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是死读书,脱离实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3、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14、明代农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主要有

    A. 粟和玉米 B. 水稻和花生 C. 玉米和花生 D. 占城稻和马铃薯

  • 1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世袭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 16、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那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回族

  •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②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④山海关大战

    A. ①③②④

    B. ④②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 18、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本意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B.减轻百姓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C.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D.整顿吏治,裁汰冗员

  • 19、明代某著作被外国人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此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此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 20、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且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________

  • 22、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 23、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 24、北宋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雪夜上梁山,这一文学形象出现于________

  • 25、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 26、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____________

  • 27、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28、观察下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南宋都城:临安

    B.岳飞大败金军主力地点:郾城

  • 29、司马光的________和司马迁的________被称为"史学双壁"。

  • 30、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________、后晋、后汉、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_,史称“________”。

    (2)实质:唐末以来________局面的延续。

    (3)表现: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________,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4)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5)最终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金在灭辽之后发动了对宋的进攻,面对金军强大的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标志着南宋灭亡。( )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第22页

    材料二: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逃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第19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列举唐朝对外交往中最有名的两个事例。

    (2)结合所学,材料二提及的日本派遣到中国来使节当时称作什么?请你列举出一例至今还存在于日本并且能证明当时日本与唐友好交往的物证?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当时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