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能够证明他这一说法的史实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城市的兴盛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史实发生在公元1234年的是( )
A.蒙古建立
B.西夏灭亡
C.蒙古灭金
D.元朝建立
3、引进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宋朝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A.玉米
B.占城稻
C.茶叶
D.粟
4、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下图为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西夏符牌。其中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
A.订立官制
B.订立军制和法律
C.创制文字
D.鼓励垦荒
5、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该功绩是指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
A.汉族与南诏
B.匈奴与回纥
C.汉族与突厥
D.汉族与吐蕃
7、这是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8、他先为地主放牛谋生,后剃度为僧托鉢流浪,但凭借着智慧和努力,最终他“逆袭”成功,于1368年建立了新政权,定都应天府。他是
A. 李渊
B. 赵匡胤
C. 忽必烈
D. 朱元璋
9、我国古代有很多被称为“圣人”的人,“诗圣”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阎立本 D.白居易
10、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追溯历史,16世纪中国政府也曾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这指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杨家将抗辽
C. 文天祥抗元 D. 平定噶尔丹叛乱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禅让制
1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①与吐蕃和亲
②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
④鉴真东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3、《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
B.依靠采集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制造石器工具
1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5、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天方夜谭》
B.《大西域记》
C.《资治通鉴》
D.《徐霞客游记》
16、下列口号或布告与黄巢起义有关的是( )
A. “尊王攘夷”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洗涤朝廷” D.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7、《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壁。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8、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19、该工程曾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该工程是
A.赵州桥
B.故宫
C.都江堰
D.长城
20、图中是唐朝的一种耕作农具,它的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巧,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它是
A.筒车
B.曲辕犁
C.翻车
D.骨耜
21、公元1616年,_____(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年,_____(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22、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是因为签订了________。
23、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24、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5、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6、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________(写清X年X月X日)地点__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2)唐朝时的国际性的大都会是:
(3)宋代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4)唐朝时期去天竺取经的僧人是:
(5)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的朝代是:
28、__________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南宋抗金将领____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29、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____________;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
30、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载体 | 案例 | 说明 |
诗歌 | 唐朝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的诗为“(1)______”。北宋文学家(2)______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 (10)综上所述,归纳历史信息流传方式的特点。 |
戏曲 |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3)______。清朝中后期,北京一些戏剧家在融合多剧种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一个新剧(4)______。 | |
绘画 | 唐朝画家(5)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 |
书法 | 隋唐书法,名家荟萃。《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6)______,(7)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 |
小说 | 曹雪芹的《(8)______》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
地图 |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9)______。 |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1)__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重新统一全国。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材料三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在他统治时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2)唐朝经济繁荣,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材料二展示的生产工具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大唐文化传播四方”。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造就大国的强盛需要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