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A.汉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李逵与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由此判断他们走的大街是在
A.“坊”中 B.“市”中 C.“瓦舍”中 D.“夜市”中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年代尺,其中①处应填入
A.统一南北的货币
B.废除前朝选官制度
C.开始开凿大运河
D.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4、如果某班级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场景剧,请你为此场景剧挑选出应该出场的人物(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高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时制作了历史知识卡片,卡片内容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两汉时期,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蕃市 B.蕃坊 C.蕃学 D.市舶司
7、12世纪时,有个朝廷本想借别人东风收复失地,结果引狼入室,把自己的两个皇帝坑进去,被俘成囚,客死异乡。这个朝廷是
A.金朝
B.辽朝
C.北宋
D.南宋
8、“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戏中的“朱皇帝”是指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清太祖 D.清太宗
9、造成唐以后分裂割据局面的原因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B.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扩大
C.民族政权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强大
10、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D.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1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12、建立元、清两个统一封建王朝的民族分别是
A.满族、蒙古族 B.回族、满族 C.满族、回族 D.蒙古族、满族
13、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下列 史实记载“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①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②宋朝设置知州通判
③元朝设置宣政院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A.察举制 B.世袭制 C.科举考试制 D.九品中正制
15、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
A. 制瓷业 B. 造船业 C. 纺织业 D. 冶铸业
16、下列谚语中能证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17、清朝是“回部”指的是( )
A.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 B.佛教信徒
C.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D.伊斯兰教徒
18、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圣——颜真卿
B. 诗仙——李白
C. 诗圣——杜甫
D. 画圣——吴道子
19、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置台湾府 B. 设置台湾省
C. 派郑成功收复台湾 D. 设置澎湖巡检司
20、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其中属于研究改革开放第一手史料的是:
A.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内容
B.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展
C.历史学家关于改革开放的权威著作
D.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21、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通史。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
22、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3、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改国号为_____。
24、下图是宋代风俗画《 _______》的一部分,此画作者是________。
25、唐朝发明的适于精耕细作的生产工具是________。
2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享有_________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
27、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28、中国的指南针技术是由 传到西方的。
29、李时珍名著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巨典”。______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0、________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1、连线题:
1.金 A.忽必烈 a.党项
2.辽 B.元昊 b.蒙古
3.西夏 C.阿保机 c.女真
4.元 D.阿骨打 d.契丹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殿试制度的创立者_____。
(2)《本草纲目》的作者_____。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_____。
(4)《水浒传》的作者_____。
(5)《桃花扇》的作者_____。
3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总结感悟
(3)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4)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