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个政权在何时灭掉了辽政权( )
A. 1127 北宋 B. 1125 西夏 C. 1115 南宋 D. 1125 金
2、(2015·深圳学业考)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
A. 诗 B. 词
C. 曲 D. 小说
3、《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我国16个朝代。这部历史著作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寇准
C.司马光 D.吴承恩
4、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时提出下列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创立于唐朝
B.科举制为古代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C.科举制于广泛选拔人才
D.科举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垄断仕途的局面
5、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财富 B.发展对外贸易
C.扩大影响,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D.开拓殖民地
6、一位同学在校本课中,了解了一门传统艺术自清朝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还体验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门传统艺术是
A.宋词
B.元杂剧
C.昆曲
D.京剧
7、林升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
A. 南朝 B. 东晋 C. 北宋 D. 南宋
8、中国瓷器史上辉煌时代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宋代
9、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东西方交流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907年,掌握军权的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的是( )
A. 后晋 B. 后梁 C. 后汉朝 D. 后周
11、宋人写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由李春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著名工程是
A.赵州桥
B.大运河
C.长城
D.故宫
12、图片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通过下列两幅图片可以了解的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戚继光抗倭 C. 郑和下西洋 D.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13、元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行省
B. 州
C. 郡
D. 县
14、电视剧《清平乐》高度还原北宋绝代风华,剧中宋仁宗带韩琦在东京街头微服私访,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杂技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小说《水浒传》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15、年号的掌握便于我们更准确的了解历史。下面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
①开皇五铢钱
②靖康通宝
③贞观十骥
④开元通宝
A. 开皇五铢——隋文帝
B. 靖康通宝——宋钦宗
C. 贞观十骥——唐太宗
D. 开元通宝——武则天
16、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曾有过一段政权并立,战火连绵的混乱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五代十国
D.五胡十六国
17、“并不识将,将不专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的武装力量薄弱,不堪一击。”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史实
A. 唐朝
B. 隋朝
C. 北宋
D. 清朝后
18、“达赖喇嘛”,“达赖”是海的意思,“喇嘛”是上师的意思,赐这一封号给西藏宗教首领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雍正帝
19、清朝时,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D.蒙古族准葛尔部
20、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A.日本
B.天竺
C.新罗
D.波斯
2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有“瓷都”之称的是北宋时期兴起的________。宋代的海外贸易也甚为繁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________。
22、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建立,都城长安。
23、元朝为了有效管辖和统治地方实行________。
24、明成祖在位期间,郑和前后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5、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
(1)隋朝开创的选官制度_____。
(2)唐太宗为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而完善的制度_____。
(3)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_____。
2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________。
27、(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北宋。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2.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3.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视官民。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 )5.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28、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追求______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_____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9、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0、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32、列举唐代著名的诗人(至少3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赵普回答宋太祖说:“唐季(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藩镇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二 宋初“ 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书˙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所说的“权”“钱”“兵”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