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对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宋朝时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B. 宋代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C. 当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
D. 宋代商业繁荣但是经商时间受到限制
2、成吉思汗的业绩是( )
A.治理黄河
B.定国号为元
C.重视发展农业
D.统一蒙古
3、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具体是指
A. 745—753年 B. 755—763年
C. 765—773年 D. 775—783年
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漳州 B、宁波
C、广州 D、云台山
5、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对外文化的交流
C. 封建统治的思想控制
D. 民族政策的演变
6、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战争频繁,冲突不断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C.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D.闭关锁国,互不往来
7、兴起于清朝中后期,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A.昆曲 B.杂剧 C.豫剧 D.京剧
8、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选官看重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科举制的盛行
9、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下列场景不会出现的是
A.市民张三带着孩子去看杂剧
B.市民李四到“瓦子”里看到有人在说书
C.市民王五在“勾栏”里买到了想要的商品
D.市民马六和家人一起吃粽子过端午节
10、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 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 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 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11、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杂剧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2、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下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3、清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
A.农商皆本 B.闭关锁国 C.重本抑末 D.重视商业
14、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名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5、我国古代被称为“书圣”“诗仙”“诗圣”的分别是( )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李白、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16、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17、“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诗《陇西行》中的一句。它所反映的是唐朝
A. 经济的繁荣
B.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多彩的文学艺术
18、大运河,南北长, 分四段,连五江”,是说隋朝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 )
A. 黄河 B. 长江 C. 钱塘江 D. 珠江
19、他深入民间、品尝百药、辨别药性,他的书里载有药物1892种,首先在药物分类上采取“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这里的“书”指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20、唐朝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其中《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 唐代的阎立本
B. 宋代的张择端
C. 东晋的顾恺之
D. 唐代的吴道子
2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_____,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
2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朱元璋是_____朝的开国皇帝。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制度和中书省;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________ 以监视官民。
(2)图二人物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他统领的军队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人物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____________家,他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这部药物学巨著。
2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25、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6、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________。
27、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________的政策。
2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29、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满洲兴起:1616年,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_____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3)起义失败:李自成在____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朝代是________。
(2)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________”。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的朝代是________。
(4)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5)南宋时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的抗金将领是__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城市。
(1)唐朝都城,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_____
(2)两宋的都城,最大的商业城市_____
(3)宋朝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_____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全。(注释:这些年间陆陆续续有国外的人进来宁可委曲求全也不开关交易。)
——节选自《乾隆御制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写出唐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过程中的两件重大事件,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壮举?该壮举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谈谈这一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
(4)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史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