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的是
A.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代海路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D.宋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什么时候海上丝绸进入鼎盛时期
A. 北宋
B. 南宋
C. 元
D. 明
3、忽必烈曾感叹,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而御史台就是用来医治左右手的。由此可见御史台的作用是
A.负责监察事务
B.负责军政事务
C.管理行政事务
D.负责起草政令
4、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南北最远到达的地点是( )
A.余杭——涿郡 B.江都——涿郡
C.余杭——蒙古 D.余杭——长安
5、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
A.《资治通鉴》 B.《窦娥冤》 C.《水浒传》 D.《红楼梦》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A.华西村 B.叶桥村 C.小岗村 D.中关村
7、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元朝战争频繁
B. 元朝交通便捷
C. 元朝商业繁荣
D. 元朝农业发展
8、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记载,胡人的兽医术、相马术,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当时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玄奘西行
D.文成公主入藏
9、下列史实能体现唐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
④盛行旋舞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B.互相借鉴经验
C.优秀人才的辅佐
D.社会的统一安定
11、元昊即位时,注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多方争取宋朝境内的失意士人为其 所用……又和大臣野利任荣等一起模仿汉字创造了西夏文字。这说明
A.西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B.西夏经济发展迅速
C.宋朝士人地位十分低下 D.西夏开始出现文字
12、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设置台湾府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立宣政院
13、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这位诗人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4、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搞孟获”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小说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1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用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17、“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 废除丞相 B. 分封藩王 C. 撤销中书省 D. 设立东厂
19、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20、唐诗、宋词和元曲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出现了很多代表人物。下列人物中属于元曲代表人物的是
①辛弃疾 ②关汉卿 ③李白 ④马致远 ⑤李清照
⑥杜甫 ⑦王实甫 ⑧苏轼 ⑨白居易
A.①⑤⑧ B.③⑥⑨ C.①②⑦ D.②④⑦
21、元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________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2、(1)隋朝的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等(_____)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2)唐朝的国势从(_____)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_____)的局面。
(3)在地方,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视他为(_____)。
(4)宋朝时,(_____)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宋时,(_____)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5)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完成的;元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
23、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__。
24、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
(2)唐朝发明的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
(3)唐朝陶瓷器________闻名中外,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瓷都。
25、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的开封、南宋时的____、元朝时的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____的场所,叫做“____”。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____”。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3)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____,最为重视。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杂剧形成于____。
26、“夏传子,家天下”,开启了中国的____________制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制度。
27、下图是张择端的《 ______________ 》。
28、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业生产,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
29、小说和艺术
(1)小说:
①《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利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三国演义》是我国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②《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书中以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③《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作者是_____。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____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2)艺术: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是_____,代表作《_____》,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3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诗中称颂的是唐朝皇帝_________统治时期的盛世情景。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3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贸易,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下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2007年第3版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的最大特点。举出1个符合这一贸易特点的典型事例。
材料四 “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有何重大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