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的开国皇帝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赵构
D. 赵匡胤
2、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A. 辽、西夏、北魏
B. 大理、金、西夏
C. 吐蕃、西夏、辽
D. 辽、西夏、金
3、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三国演义》和杂居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散曲
4、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 蒙恬北击匈奴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岳飞抗金
D. 文天祥抗元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欧阳修
6、下列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 创立蒙古文字 C. 建立元朝 D. 远征欧洲,扩张领土
7、如图图文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其选官标准为
A. 才能 B. 血缘 C. 军功 D. 品德
9、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并被视为民族英雄的抗金名将是
A.蒙恬 B.卫青 C.岳飞 D.文天祥
10、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运用3D技术让画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全部 “活”起来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的宋代画卷是
A.《盛世滋生图》 B.《前门街市图》 C.《皇都积胜图》 D.《清明上河图》
11、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李春
12、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 宋朝重武轻文 B. 宋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13、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4、唐朝时哪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都会
A. 洛阳
B. 长安
C. 益州
D. 江都
15、下列诗词,描写古代节日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6、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统治者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在思想领域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厂卫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17、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但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
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18、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 西域
B. 西洋
C. 东洋
D. 南美洲
19、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汉武帝 8.北魏孝文帝
C.唐玄宗 D.忽必烈
20、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2、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 著作 |
李时珍 | 《①》 |
宋应星 | 《②》 |
③ | 《农政全书》 |
④ | 《红楼梦》 |
沈括 | 《⑤》 |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24、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25、唐朝商业繁荣,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宋代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沿河岸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有开封和_____。
26、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________局面形成。
27、辽的都城在____________,西夏的都城在_________。
28、北宋的毕昇发明了________。
29、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________”的方略。______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_。
30、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____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__年,金军攻破______,北宋灭亡。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列举题:
(1)列举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
(2)列举宋代杰出词人(3人)和明清时期的四大古典小说及作者。
3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回想唐宋元明时期,我们积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清代统治者却颁布“海禁”令,闭关自守,这一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联系两汉和宋元“丝绸之路”,再对比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