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陇南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南宋的开国皇帝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赵构

    D. 赵匡胤

  • 2、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A. 辽、西夏、北魏

    B. 大理、金、西夏

    C. 吐蕃、西夏、辽

    D. 辽、西夏、金

  • 3、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三国演义》和杂居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散曲

  • 4、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 蒙恬北击匈奴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岳飞抗金

    D. 文天祥抗元

  •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欧阳修

  • 6、下列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 创立蒙古文字 C. 建立元朝 D. 远征欧洲,扩张领土

  • 7、如图图文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8、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其选官标准为

    A. 才能 B. 血缘 C. 军功 D. 品德

  • 9、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并被视为民族英雄的抗金名将是

    A.蒙恬 B.卫青 C.岳飞 D.文天祥

  • 10、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运用3D技术让画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全部 “活”起来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的宋代画卷是

    A.《盛世滋生图》 B.《前门街市图》 C.《皇都积胜图》 D.《清明上河图》

  • 11、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李春

  • 12、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 宋朝重武轻文 B. 宋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 13、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14、唐朝时哪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都会

    A. 洛阳

    B. 长安

    C. 益州

    D. 江都

  • 15、下列诗词,描写古代节日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16、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统治者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在思想领域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厂卫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 17、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但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

    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 18、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 西域

    B. 西洋

    C. 东洋

    D. 南美洲

  • 19、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汉武帝   8.北魏孝文帝

    C.唐玄宗   D.忽必烈

  • 20、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22、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著作

    李时珍

    《①》

    宋应星

    《②》

    《农政全书》

    《红楼梦》

    沈括

    《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 24、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 25、唐朝商业繁荣,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宋代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沿河岸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有开封和_____

  • 26、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________局面形成。

  • 27、辽的都城在____________,西夏的都城在_________

  • 28、北宋的毕昇发明了________

  • 29、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________”的方略。______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_

  • 30、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____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__年,金军攻破______,北宋灭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题:

    (1)列举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

    (2)列举宋代杰出词人(3人)和明清时期的四大古典小说及作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回想唐宋元明时期,我们积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清代统治者却颁布“海禁”令,闭关自守,这一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联系两汉和宋元“丝绸之路”,再对比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