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白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准确掌握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部分史实的概括表述,其中不准确的是

    A.唐代农民发明使用的筒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灌溉工具

    B.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明朝改革科举考试,要求考生答卷必须撰写“八股文”

    D.1636年,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政权

  • 2、“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这是光绪帝为黄海海战壮烈殉国的英雄御笔亲撰的祭文。光绪帝笔下的烈士是指

    A.关天培 B.邓世昌 C.丁汝昌 D.刘步蟾

  • 3、唐朝时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其中被誉为“诗圣”的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 4、将草原上各部落统一起来的铁木真是

    A.满族 B.鲜卑族 C.藏族 D.蒙古族

  • 5、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是(   )

    A. 朋党之争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以上都是

  • 6、下图为微信图标,它的使用改变了中国人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A. 电话的广泛使用

    B. 无线电试拍成功

    C.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D. 航天技术的运用

  • 7、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教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哪一民族形成于元朝

    A.藏族

    B.回族

    C.壮族

    D.白族

  • 8、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D.设置台湾府

  • 9、下列不属于重阳节习俗的是

    A. 插柳条枝

    B. 饮菊花酒

    C. 赏菊花

    D. 插茱萸

  •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出自有“诗仙”之称的(   

    A. 李白 B. 苏轼 C. 白居易 D. 李清照

  • 11、他统治前期“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他是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肃宗

  •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

    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

  • 1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导致以上和好局面出现的因素主要是( )

    A. 唐蕃会盟 B. 靖康之变 C. 澶渊之盟 D. 宋金议和

  • 14、“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种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蔡伦 B.毕昇 C.沈括 D.郭守敬

  • 15、中国古代某科学家在其著作中写道: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技术(     

    A.由蔡伦改进而来

    B.刻板费工费时

    C.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D.13世纪时传入朝鲜

  • 16、宋人写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由李春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著名工程是

    A.赵州桥

    B.大运河

    C.长城

    D.故宫

  • 17、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③设立进士科

    ④让文官担任要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8、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 19、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A. 大相国寺

    B. 王府井大街

    C. 朱雀大街

    D. 长安街

  • 20、1616年,建立后金的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

    (1)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22、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的局面。

  • 23、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____年,____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____大败金军主力,并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____和秦桧害怕抗击力量壮大会危及他们的统治,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议和: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____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____局面形成。

  • 2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25、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26、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____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流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和:澶渊之盟

    ①签订双方:____和辽

    ②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

    ③影响:很长时间,宋辽保持了____

  • 27、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杜甫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________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 28、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__________

  •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是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3)组织雅克萨这战抗击沙俄的皇帝是

  • 30、我国在历史上不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干扰,1553年  ______殖民者占领了我国的澳门,明朝末期  ______殖民者出兵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二:朱彧的《萍洲可谈》一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

    材料三: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同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摘自全国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四:

    (1)材料一、二都涉及到了哪一项发明?此项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

    (4)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宋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度发展,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