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2、下列城市未被女真(满洲)族作为国都的是( )
A. 赫图阿拉 B. 沈阳 C. 北京 D. 南京
3、“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体现了清朝皇帝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驻藏大臣
4、清朝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册封达赖喇嘛
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⑤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⑤
5、《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真实地反映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友好的民族关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与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
A.金城公主入吐蕃
B.文成公主入吐蕃
C.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D.玄奘西行
6、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山东起义 D.安史之乱
7、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隋炀帝 D.唐太宗
8、电视剧《杨门虎将》展现了杨家为保卫大宋江山洒尽热血的感人画面。剧中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是( )
A. 文天祥 B. 寇准 C. 李纲 D. 岳飞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的
A.四川地区 B.华东地区 C.江浙地区 D.湖广地区
10、玄奘回国后,以其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
A. 《西游记》
B. 《桂苑笔耕》
C. 《老子》
D. 《大唐西域记》
11、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B.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12、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推恩令”、“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对外文化的交流
C. 封建专制的加强 D. 民族政策的演变
13、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
B.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
C.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流离失所
D.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1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孟郊《登科后》诗中体现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度
15、唐朝与周边许多国家往来频繁,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 B.大食 C.天竺 D.新罗
16、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该也。”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下列关于蒙古(元)统一全国的进程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 灭西夏→改国号元→灭南宋→灭金
B. 灭西夏→灭金→灭南宋→改国号元
C. 灭西夏→灭金→改国号元→灭南宋
D. 改国号元→灭西夏→灭金→灭南宋
18、据史料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一起发动叛乱,给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 )
A. 黄巢起义 B. 靖康之变 C. 安史之乱 D. 陈桥兵变
19、下列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有可能使用过火药武器的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郾城之战
20、如图是某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取得郾城大捷 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
A.铁木真
B.岳飞
C.文天祥
D.完颜阿骨打
2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________日益腐败。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
22、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是________ 。
23、唐太宗时期重用敢于直言纳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24、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________时期。
25、1616年,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6、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7、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________。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9、“贞观之治”:
(1)背景:626年,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
(2)措施:①在思想上,吸取______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著名宰相_____、杜如晦)。②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3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殿试制度的创立者_____。
(2)《本草纲目》的作者_____。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_____。
(4)《水浒传》的作者_____。
(5)《桃花扇》的作者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广记》记载:“进士科,始创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材料二: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进士科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科目,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1)材料一中“大业”应该是哪位皇帝的年号“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殿试制度”是哪位皇帝创立的?除该人物外,请再写出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人物一位及其措施一例。
(3)请对今天的考试制度提一点建议。